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 王慶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總目標明確提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痹诮滩木帉懡ㄗh部分,要求“教材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敝链?,國學課程的復古風潮由此興起,然而待到你接近課堂和學生時,就會發(fā)現(xiàn)一派繁榮景象下的隱憂。
誤區(qū)一:輕視教師引導的“簡單粗暴型”啟蒙。
不管是教材中的國學經(jīng)典,還是學校開設的校本國學課程的拓展,“意趣”被風干、“意象”被無視、“要求”被拔高已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試問經(jīng)歷了這樣無趣、無謂的國學經(jīng)典背誦的小學生,長大后恐怕重現(xiàn)腦海的都是那些面目可憎的文字和慘淡無聊的學習經(jīng)歷了吧!
誤區(qū)二:教師干預過度的“逐字講解型”啟蒙。
國學經(jīng)典的基本承載語言形式是古代書面語,于是,我們的教師在教授時就處在一種過度關切的情況。于是,在課堂中,教師先安排識字,如果覺得字比較陌生,不常用,還會引經(jīng)據(jù)典地“娓娓道來”,殊不知,這樣的“好心”卻讓學生如坐針氈,等到進入背誦啟蒙階段后,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興趣全無了。
誤區(qū)三:師生缺乏情感交流的“枯燥乏味型”啟蒙。
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背誦啟蒙過程中也是有豐富的情感涌動的,當我們沒有以有效的形式將情感外化到行動中的時候,背誦啟蒙過程只會越來越枯燥乏味,那么學生的自我發(fā)展需求也會一步步萎縮。
這樣的國學啟蒙過程值得我們反思。特別是對于剛剛脫離幼兒階段的第一學段學生而言,枯燥的啟蒙過程是陌生的學習體驗,而曾經(jīng)“活動體驗式”卻是他們無比熟悉和倍感親切的。
第一學段的國學啟蒙涉及到的國學典籍主要是《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等。這些典籍以韻文為主,讀來郎朗上口,讓第一學段的學生通過不斷的誦讀,從而熟悉,進而積累,以達到國學啟蒙的目的。第一學段的學生,他們剛剛從“活動式”的幼兒園教學方式轉入小學學習,如果讀的方式簡單粗暴,無疑是違背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年齡天性的?!盎顒芋w驗式”國學啟蒙,用趣味性來吸引學生,用直觀性來打動學生,用活動性來調動學生。緊密貼合這個年段學生的心理特征,讓國學啟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第一學段的孩子愛聽故事,喜歡講故事。而國學經(jīng)典在浩瀚的文學發(fā)展長河中誕生了無數(shù)類型各異的故事,在典籍的創(chuàng)作者、典籍跨越的年代、典籍經(jīng)歷的時代變遷等等方面如星河般璀璨,這些國學相關的故事其實是很好的吸引學生參與國學啟蒙的興趣點。
(1)師生共建“故事墻”。
我在班級圖書角設置了專門的國學故事墻,先示范性收集一部分的國學故事,歡迎學生來讀讀這些有趣的國學故事,并評選出最喜歡的國學故事。然后鼓勵學生自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國學故事也定期拿到“故事墻”來展示,同樣開展最喜歡的國學故事評選,選中的學生給予適當?shù)木癃剟?,這樣很好地將學生對于國學經(jīng)典的陌生感和畏難感緩解了,使國學啟蒙的開展有了很好的心理基礎。
(2)拓展閱讀“扶手杖”。
我在開展《笠翁對韻》國學啟蒙的時候發(fā)現(xiàn),相對其他的典籍而言,這本典籍字的容量和信息量非常大,第一學段的學生消化吸收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嘗試了配套文本閱讀的方式,引入《成語故事》和《漢字的奧秘》兩本“扶手杖”?!稘h字奧秘》圖文結合,用現(xiàn)代文的方式講述一個個漢字的發(fā)展故事,趣味十足,學生很喜歡閱讀,在閱讀中了解了漢字的組成規(guī)律和奧秘,再回頭讀碰到《笠翁對韻》繁難字就會在心理上沒那么懼怕;其次,《笠翁對韻》的作者李漁博學多才,文中大量引用典故,很多典故都在《成語故事》中講到過,學生通過讀故事的方式去了解這些典故,可以增加這本書對學生吸引力,使之親其文,學其文,記其文。
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而言,直觀的體驗是促進啟蒙自我發(fā)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現(xiàn)在致力于國學推廣的有識之士也開發(fā)了很多的國學經(jīng)典動畫、音頻資料,將其引入課堂,學生從生動形象影音中直觀地感受國學經(jīng)典的魅力。久而久之,在“游戲狀態(tài)“下的國學啟蒙中,學生一定能夠深蒙其訓,激發(fā)國學啟蒙的自我需求。學校設置了特定的國學廣播,每天早上伴隨著孩子上學的聲音是清脆動聽的《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論語》……沉浸在這樣的聲音里,學生的國學啟蒙在不經(jīng)意間展開,國學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浸潤。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來說,感官刺激效果更好,視頻動畫也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體驗,吟誦主動性更強。
(1)“微課”唐詩。
唐詩意境悠遠,詩畫同源。唐詩吟誦自古以來就是國學啟蒙的重要手段,現(xiàn)代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視頻和音頻的雙重運用將詩歌的意境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從而對促進學生的吟誦積極性產(chǎn)生良好效果。于是,從最初的《古詩70首》開始,我錄制了前十首的唐詩微課,每節(jié)課長約為5~7分鐘,在語文課前播放,起到了很好的熏陶效果。陸續(xù)地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進來,每個孩子自己制作一節(jié)唐詩微課,也放入課前展示,極大地調動學生背誦唐詩,了解唐詩的積極性。
(2)“動漫”弟子規(guī)。
以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為例,這本書文字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但由于一方面內容上距離現(xiàn)代比較久遠,一方面學生對于繁難點理解有困難。在每次弟子規(guī)課堂教學中,我除了常規(guī)的吟誦練習,也引入了《山東音像出版社》出版一套《弟子規(guī)》動畫視頻教材,其中的“小劇場”欄目非常受學生的歡迎,該欄目用動畫的方式呈現(xiàn),將《弟子規(guī)》內容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人物的語言文白結合,學生看得有趣,也緩解了吟誦過程中“不懂”帶來的心理畏懼情緒。
(3)“錄音”多樣秀。
現(xiàn)代的錄音手段是學生能夠對照和評價自身國學吟誦的有效手段之一。我鼓勵班級的學生運用多種多樣的錄音軟件記錄的自己的國學吟誦,學生的呈現(xiàn)和交流渠道也多種多樣:班級主頁、班級Q Q群、教室里的電視屏幕。國學經(jīng)典的誦讀是傳統(tǒng)有效的方式,在錄音的展示、對比之中學生不知不覺就對典籍吟誦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長短快慢有了比較感性的認識,教師適當?shù)卦O置“比比誰的錄音更有人氣”之類的評比游戲,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提高吟誦水平的動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第一學段的學生活潑好動,表演欲強烈,身體語言的表達欲望尤其強烈。在國學啟蒙中讓參與其中的學生身體也隨之“動起來”,那么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像火一樣被點燃。
(1)國學小舞臺。
第一學段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吟誦到心領神會處就會手舞足蹈。而且讓學生一直死板地坐在座位上也是違背這個年齡段學生生理特點的。順勢而為,讓學生將讀到的古詩文用肢體語言表演出來。用“表演游戲”的形式展開學習活動,學生興趣濃厚。比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書云》一詩中,學生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時,讓不同的學生來表演一下自己讀到詩歌的感受,有的學生在斬水、飲酒的動作表演之后不由自主地感嘆:“人生做不到的事情真是多啊!”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
(2)國學戲劇節(jié)。
對于第一學段的學生而言,老師設定的國學“戲劇節(jié)”于他們而言更像是一場“盛大的游戲”,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最有挑戰(zhàn)性的角色,而這角色是與國學經(jīng)典啟蒙緊密相連的。學生身在其中,自身的能力也得以不斷發(fā)展。比如可以不定期的在班級和年級中進行國學經(jīng)典啟蒙的表演,匯演,讓學生在歌唱中,舞蹈中,小品中,器樂表演中展示自己的啟蒙成果,讓輕松愉悅的呈現(xiàn)方式促進學生自我啟蒙的需求。我們班顧梓騫和張抑揚同學搭檔表演的《春江花月夜》榮獲開發(fā)區(qū)經(jīng)典誦讀三等獎。
在具體的國學經(jīng)典啟蒙過程中,根據(jù)第一學段學生機械記憶占優(yōu)的學理特征,讓學生在發(fā)揮自己特長的同時設置豐富多彩吟誦目標,教室后面的“國學星空匯”展示各種誦讀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同學,讓學生在自主選擇中不斷體驗成功的快感。
(1)背誦達成目標多樣。
比如,在《唐詩三百首》國學啟蒙過程中,我安排了多樣的背誦反饋檢查模式,學生自由選擇:A當堂背誦模式。B一周后背誦模式。C一個月后背誦模式。D熟讀即可模式。我們班在背誦活動開展的初期就將學生進行了分類:近12個學生左右選擇A;20個左右學生選擇B;5個左右學生選擇C;4個左右學生選擇D。教師肯定和接受每個學生的目標設置,讓學生對自己的目標選擇負責任,每種模式的獎勵方式都是一樣,這樣很好地照顧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自信心和上進心都得到了很好的呵護。
(2)誦讀競賽形式多變。
基本的誦讀活動得到有效保證之后,適當?shù)恼b讀競賽可以激發(fā)更多學生的積極性和好勝心。針對學生的具體學情,誦讀競賽游戲可在不同的范圍內開展,初級競賽在小組內進行(6~7人)評出優(yōu)秀獎、達標獎;升級競賽以“詩句接龍”擂臺賽的形式開展,獲得優(yōu)秀獎的學生自主報名報篇數(shù),然后按比例抽取檢測項目。不同的誦讀等級設置不同的擂主,歡迎不同組別的優(yōu)秀學生來打擂,守擂成功或是攻擂成功的學生都有類似物質或是精神獎勵。
(3)分類誦讀各取所需。
國學經(jīng)典中,詩文一類內容龐雜,涉及的主題多種多樣。比如有季節(jié)類、動物類、思念類、戰(zhàn)爭類、友情類、親情類,等等不一而足,在誦讀進行一段時間后,學生對詩意的了解已有了大概。我動員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類別進行專題性誦讀,挑選了同類詩文的同學還可組織吟誦小隊,互幫互助,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