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實驗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葉圣陶先生曾說:“什么是好的教育?那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在我們日常的教學中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是儲存知識,是形成獲取知識的能力,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這種能力很難能體現出來。傳統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沿著教師設定好的路徑前行,想著教師認為有問題的問題,議著教師設定好的不得不討論的話題。久而久之必然回到知識的儲存的過程,學習能力怎么會提升呢?在課堂上學生無疑可問,無話可說,不主動參與,只是被動接受,導致課堂教學因為學生參與的缺失,而失去本應該具有的生命活力。因此,課堂上應該讓學生聚精會神的聽、敢想、敢問、敢辯、善于求知、善于聯想、善于梳理、善于表達。
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還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程標準中的建立恰當的生生互動,教師的引領者,學生是合作者這也引發(fā)了我的思考。
核心素養(yǎng)中的三個維度中的自主發(fā)展,六個方面中的學會學習,十八個要點中的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還有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這都引發(fā)我的思考。所以,我決定先對課堂教學進行些許改變。使其更規(guī)范,更高效。
所以,針對以上想法,我對課堂進行了些許改進。
說到問題,其實每節(jié)課中我們都在給學生提問題。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幾個問題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核心支撐,有哪些問題是隨意問題、沒有營養(yǎng)的問題?有哪些問題是我們拋出后,學生無法回答清楚的問題?所以,為了使我們的授課思路更清晰,使學生更加明確這節(jié)課重點學的內容。那么,大問題的植入和引領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數學特級教師黃愛華老師執(zhí)教《百分數》一課中用心去創(chuàng)設問題,以問題引領知識。如“百分數的意義是什么? 為什么要學習百分數?百分數有什么用處?在什么情況下用到百分數?”讓我明顯感受到“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而大問題的引領則是課堂的核心。
現在的課堂教學都倡導小組合作學生匯報的形式。但是,匯報并沒有產生學生間的交鋒,也沒有真正實現課堂的互動,只是回答問題的位置改成了講臺。所以,我對課堂匯報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改動,核心做法:學生上講臺,講“學”在課堂。仍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為依托,與以往合作式學習有著些許的不同。
1.組內人員最好兩人,最多三人,因為人多就會帶來時間的延長,效率不高。
2.必須先經過自己的思考,有了初步的結論后在交流。
3.要求上講臺匯報,而且硬性要求,小組內成員必須每個人都說話,這樣就避免了一個孩子說另一個孩子在那干站著的尷尬境地。
4.上講臺必須說的三句話:我們小組是這樣認為的。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謝謝大家。
學生走上講臺不只是學習形式的改變,而且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增強主人翁意識,打破講臺的神秘感體驗師生平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學生“我能行”的心理暗示,使學生從“能說、敢說、會說”到“敢提問、能分析、會辯論”。通過學生自主匯報,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生生間的“對話”。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的特點,學生上講臺需要老師的適時適當的引導和及時的評價,及時給予幫助并糾正學生的思維方向。學生上講臺后需要教師適當的后退,給學生留出自主思考的空間,這種后退并不是完全的推出,而應是高占位的設計、高站位的退出。
如教學北師版四年上冊《正負數》一課:
師:老師把剛才的所涉及到的這些數據再次請出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能不能試著將這些數分一分類呢?拿出你的練習本,可以通過寫一寫,畫一畫,圈一圈的形式嘗試自己分類。分類過程中一定要想好你分類的標準或者說依據是什么?(先獨立完成,再同桌間進行討論)
匯報結果:
組1:我們小組是這樣認為的,小于0的分為一類,0自己一類,大于0的分為一類。所以,分為三類。大家還有什么疑問嗎?
生1:你的分類標準是什么?(這個問題問的好,上面匯報時沒有說清楚分類的標準)
組1:我們是按照數的大小來分的。
生2:那如果按照數的大小分類,我認為描述的不清楚,大模糊了。
生3:我覺得應該是按數的類別來分類。
組1:好的,我覺得你說的有道理,我們小組接受你的意見。大家還有什么別的疑問嗎?謝謝大家!
組2:我們小組是這樣認為的……
在你說、我問、我答、我補充的過程中真正形成思維的交鋒,讓學生問學生,這樣學生的問題意識、表達能力、獨立思考、質疑精神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對學生思維的建構,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效的。
基于以上表述我認為,課堂中的“大問題”是一節(jié)高效課的基礎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它起到了使課堂脈絡逐漸清晰的作用。而“互動式學習”的模式則是鍛煉學生思維,是發(fā)展學生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思想的非常好的載體。
課堂是落實新課程理念的主陣地,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我們要時刻清楚,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我們更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在核心素養(yǎng)的支撐下,如何更加有效的實施我們的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中收益最大化是我們始終要思考的。
[1]王德鵬.雙導互動——課堂模式的探索與實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1-10.
[2]郜舒竹.小學數學這樣教[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99
[3]史寧中.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年份2012;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