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無為縣嚴橋中心學校 安徽無為 238381)
我們學習一門語言,通過各方面知識積累、各種鍛煉,最終提升的就是我們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的強弱也是我們綜合能力的體現。同時,閱讀能力的提高也能為聽、說和寫能力的發(fā)展打好基礎。學生的語言知識能否得到鞏固、語言技能能否得到培養(yǎng)、學習積極性能否得到激發(fā),很大程度跟學生的閱讀有密切的聯系。
中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鞏固已學詞匯、甚至擴大詞匯量;閱讀還能幫助中學生熟悉和熟練掌握已學過的常用句型;此外,閱讀能開拓中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從書本文章中了解大千世界,時事、科學、人文、地理、情感等知識,極大地豐富了中學生的精神世界。
事實上,我們的學生可用英語的平臺多以閱讀為主。從考試的角度出發(fā),我們也可以非常明確地知道,在現有的各類各級考試中,閱讀也都是考試的主要部分,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閱讀課,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 中學英語閱讀的題材廣泛,題材多樣,包括人物介紹、神話傳說、生活習俗、幽默故事、社會政治、文化體育、科普知識等。大多數文章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由于詞匯量所限,學生不能正確把握文章大意,有的甚至摸不著邊際,那么這部分學生就很難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一部分能看懂文章的學生則對于文章主要信息的提取能力很弱,而往往考題要求學生要對文章所傳遞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聯想和預測。推斷聯想的能力實際上就是從大腦中提取有關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在中學階段要著力培養(yǎng)和訓練這種能力。
2. 教師自身基本功影響了閱讀的教學質量。很多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老師在教授單詞和對話方面能散發(fā)他們的激情、使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而到了閱讀課,他們常常感到迷惘,這是閱讀課質量提升不了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一部分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教師則對閱讀教學感到反感,一直不求變不求新,他們寧愿用老方法去解決一篇文章的講授——讀、聽、講、問答。而這些方法哪一條是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呢?可見新老教師如果自身在教學中不開動腦筋、不求變革,那么閱讀教學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3. 閱讀題材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態(tài)度。總的來說,中學課本中的閱讀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但它們大多是圍繞本單元話題和知識點來展開的,且故事類文章很少,議論文較多。再者,文章中單詞、短語、句型等知識點太多,學生還沒開始閱讀就已感到了無形的壓力。所以,學生很難對課本中的閱讀產生興趣,就更不用說主動學習了。
4. 課時分配不合理影響閱讀教學。我們總是跟課堂要效率,努力打造高效課堂,可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兼顧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全方位培養(yǎng),難免會心有余而力不足,恨不能一節(jié)課延長至60分鐘,讓我們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操練。而閱讀課更是如此,一篇文章的教授至少要三課時,而我們很多時候只能分配兩課時給我們的閱讀教學,這勢必導致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會省去某些環(huán)節(jié),例如,從泛讀到精讀,我們往往忽視了泛讀的重要性;還有,概括或找出每段的中心思想也成了能省則省的步驟;最后,精讀完結后的文章復述環(huán)節(jié)也是讓學生能力提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往往由于我們老師們所謂的趕進度而擱淺。
1. 閱讀題材的選擇。
我們在選擇閱讀題材時應盡量做到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新穎性與時代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話題與文體多樣性的原則;所選的材料一般涉及個人情況、環(huán)境、日常生活、休閑娛樂、旅游、情感、人際交往、購物、飲食、衛(wèi)生與健康、文體、科普知識、歷史與社會等。這些題材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閱讀課上起來自然不是什么難題。
2. 設題原則。
以“以細節(jié)理解題”為主,兼顧“推理判斷題”、“主旨大意題”、“詞義猜測題”及“數字推算題”。
在日常授課中,教師可利用現有文章,自行設題,培養(yǎng)學生適應各種題型的能力。為求創(chuàng)新和課堂趣味性,我甚至常常讓同學們?yōu)槲恼略O置問題,大家一起來解答。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這種形式來參與課堂,教師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燃起主動去學習、理解文章的斗志。
3. 教師在授課中應該是個“授之以漁”的角色。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處事風格。所以,教師平常處理文章的方式,也是在告訴學生閱讀的方法。所以,我覺得在這樣總—分—總的文章中,我們要教會學生用概括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先縱觀這篇文章的段落分布情況,再細看每段大意,最后鎖定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以便于今后他們遇到類似的文章都可以很快領悟到主旨大意。
4. 向課堂要效率。
教師留給閱讀教學的時間往往不足以完成一篇文章的完美教學,如何解決課時分配不均的問題?首先,我認為我們應該提高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的預習應包括:觀察、提取中心思想、思考、再找大意和最后的探究。教師應為學生鋪好路,讓他們一步步踏上接近真理的道路,最終達到領悟文章中心思想并有所感悟的目的。值得指出的是,最后的探究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再次,教師必須有精良的備課?!安淮驘o準備之仗”用在教師身上一點不為過,我在教學中往往感覺到,同一篇文章,同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我狀態(tài)不同的情況下,授課效果截然不同。這就充分說明精良的備課給我們的高效課堂起到的作用,同時也解釋了為什么有時同學們在某節(jié)課狀態(tài)特別好并且老師帶著成就感下課。最后,不必要的廢話不說。一篇文章的開始,需要一個好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新穎又實用能為我們的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冗長低效的串詞則會降低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很寶貴,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為達到授課目標而服務。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中學階段閱讀能力的高低對學生以后的進一步深造也有很大的影響。當今的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要從浩如煙海的科技情報資料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就必須提高閱讀能力。而我們,中學英語教師,為了同學們的明天,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