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彬
(茂名市電白區(qū)望夫中學,廣東 茂名)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語文技能具有重要意義。要實現(xiàn)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就必須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將課堂中各要素有機融合,實現(xiàn)預設目標和實際生成的有機統(tǒng)一,提升知識技能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高效[1]。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延續(xù)傳統(tǒng)教育觀念,過于片面追求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對于學生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較為忽視,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缺乏學習興趣。目前初中語文教育尚未完全開放,閱讀教學形式單一,依然沿用學生閱讀教師指定的閱讀材料的模式,學生缺乏自主選擇性,思維受到限制。此外,教師對于學生閱讀的評價過于單一,缺乏針對性,學生難以獲得教師肯定。
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學生形成了一種“閱讀就是讀透文本”的片面認識,忽略了閱讀本身的含義,更多的是將閱讀精力放在答案搜尋、獲得優(yōu)異成績方面,閱讀效率無法提高。此外,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技巧,拿到閱讀文本根本不知如何閱讀,只能機械遵照教師要求閱讀,多把精力放在了解故事脈絡上,沒有深入研究文本的思想價值、寫作方法、作者情感等,閱讀收獲有限[2]。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機,只有讓學生具備喜歡閱讀的心態(tài),才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高效課堂閱讀。教師要快速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專門的閱讀課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閱讀環(huán)境,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校圖書館自由閱讀,讓學生在閱讀課中安心閱讀,交流分享閱讀體會,感知閱讀樂趣。此外,教師還應積極舉辦閱讀活動,如班級讀書角,吸引學生,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扮演式閱讀、分角色朗讀、演講等活動,在單位課堂時間內閱讀相關文章,進行比較閱讀,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閱讀教學的興趣,構建高效閱讀教學課堂[3]。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在生活哲理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紫藤蘿瀑布》《一棵小桃樹》等文章進行對比,發(fā)掘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了解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轉換當下的教學模式,積極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帶讀加跟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逐漸失去閱讀興趣,讓學生難以在閱讀中思考文章。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先講解上節(jié)課的閱讀作業(yè),通過示范閱讀,講解閱讀應該注意的重點,解答學生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啟發(fā)學生對文本的思考,激發(fā)學生思考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旁征博引,將相關的人物事件背景引入,講述與文章相關的故事,引起學生好奇心,開闊學生閱讀視野,從而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潛在好處,產生閱讀興趣,與教師共同構建高效閱讀教學課堂。
在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正確閱讀。教師可以以問題作為引導,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讀出自己新的體會,并引導學生養(yǎng)成質疑閱讀的習慣,對閱讀材料提出問題,勇于提出自身的不同觀點,提高閱讀水平。
總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其效果也將直接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語文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采用更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打造高效閱讀教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