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nóng)安縣華家中學 吉林農(nóng)安 130200)
初中音樂教學絕非我們一般認識中的跟著錄音或教師的琴聲學會一首歌那么簡單,它絕不應僅僅是一種“授人以魚”式的簡單的歌曲教唱;它不應僅局限于唱會一首歌,更應該提升到把一首歌唱好,唱得聲情并茂;應是一種具備技能技巧、方式方法的音樂審美表現(xiàn)及情感體驗,是一種“授人以漁”式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滲透貫穿的普及性、大眾化的音樂教學模式。筆者一直從事近二十年的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學,談一談自己在課堂教會學生運用氣息歌唱的點滴體會。
一般來說沒有接受過規(guī)范、系統(tǒng)的發(fā)聲訓練和良好歌唱意識培養(yǎng)的學生唱歌時會出現(xiàn)有音色不統(tǒng)一,音域難以拓展,音準難以把握,高音不敢唱或者高音不易控制,不能應用均勻、連貫的氣息進行歌唱等現(xiàn)象。而初中學生大多正處于變聲期階段,如果不對學生進行正確科學的歌唱引導,不進行系統(tǒng)而規(guī)范的發(fā)聲訓練,學生的歌唱水平和歌唱素養(yǎng)不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變。這一階段的學生唱歌時有時會大聲的喊唱卻全然不顧音高、音質(zhì)、音色;有的則喜歡虛著嗓子毫無閉合力度的輕聲哼唱,到了稍高的音區(qū)少數(shù)學生會運用假聲唱上去,但是缺乏一定的力度與共鳴,而有的就用低八度演唱;或者因為沒能掌握靈活運用氣息的技巧和良好習慣,學生們經(jīng)常亂換氣,發(fā)出來的聲音蒼白、干澀。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皆源于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發(fā)聲方法,沒有養(yǎng)成歌唱的習慣意識,不會運用混聲的技巧等等造成的。這就是我們初中音樂教師對于歌唱教學的嚴重缺失。由此可見,我們的音樂教師對于訓練少兒歌唱的具有行之有效、立竿見影的聲樂歌唱技術(shù)方法的渴望程度,所以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限制,敢于創(chuàng)新。
歌唱教學是全面學習音樂的基礎(chǔ),歌唱活動直接與情感相關(guān)聯(lián),與心靈相溝通。一個更深入的音樂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音樂之根在于歌唱。歌唱的技巧就是掌握科學的呼吸方法,情感才會處理到位,歌曲才能讓人百聽不厭。
國外的專家關(guān)于歌唱有過如下精彩論述:“很多人認為,學唱歌不僅能通過深呼吸促進身體健康,還能通過情感的放松和隨之而來的愉悅促進精神健康。”(羅斯)因此改善和加強初中氣息運用的教學方式方法,將聲樂教學法在初中歌唱教學中進行有效地引入、貫穿與滲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是可行的,而且是大有可為的。
所以筆者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呼吸方法簡單概括如下:
1.示范教學法帶動氣息
通過教師的示范使學生了解哪種發(fā)聲方式是可取的或不可取的。這種教學法
為能夠示范的教師所常用。例如七年級下冊中《一二三四歌》和《青春舞曲》,都是速度稍快的歌曲,快速吸氣,在課堂中演唱前先進行吸氣訓練,到達丹田處,勻速快速呼出,同時進行頓音練習,練習腹部肌肉的 力量,通過變調(diào)變速進行訓練。并且演唱時要加入腹部的彈性推動,其實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象聲音透過后脊梁,到腦后,到口腔后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后的。教師示范教學正確的呼吸和發(fā)聲方法,主要是聽音質(zhì),模仿音質(zhì),學老師的氣息運用。
再示范錯誤呼吸和發(fā)聲方法,讓學生直觀的了解怎樣呼吸是正確的,這樣見效快,少走彎路。
2.模唱教學法帶動氣息
再比如八年級下冊的《我和你》和《美麗的樹掛》這倆首歌曲,都是速度較慢,抒情柔和的,在唱歌前練習緩吸緩呼,同時要讓氣息連綿不段,更好的控制氣息的時間來充分體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外情感。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fā)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fā)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fā)聲,男聲喉結(jié)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后靠上的位置,你會發(fā)現(xiàn)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jīng)??繅毩曈兄诎l(fā)聲,因為靠墻可以接觸你的后脊梁,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并且胸腔的共鳴能和墻產(chǎn)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后,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fā)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
3.比喻教學法帶動氣息
在聲樂教學中常常使用一些比喻來啟發(fā)學生。如意大利人用“把聲音喝下去”或“把嗓音吸進去”的比喻作為啟發(fā)學生“打開”喉嚨的手段;我們也在教學中用“吸著唱”、“像忍住哈欠一樣”來讓學生體會打開里面的嘴;“用小腹呼吸”讓學生把呼吸吸得深一點的同時解放上胸;“把聲音站在胸前的紐扣上”讓學生體會喉頭的低位置;“讓氣息往腳后跟走”讓學生體會往深處嘆氣;“聲音像珍珠,呼吸就像線,把珠子串起來”“像青蛙的叫聲”……讓學生體會聲音和氣息的統(tǒng)一連貫等等。有些教師喜歡用手勢來提醒學生的歌唱狀態(tài),也是一種常見的比喻教學法。
歌唱時的氣息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后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一次呼吸往往長達十幾秒鐘,歌唱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吸肌肉靈活有力的運動來完成。唱歌時要一直保持這種狀態(tài),聲音完全由氣息來控制,這就是人們說的“聲靠氣傳”。氣息是人體發(fā)聲的動力和基礎(chǔ)。在唱歌時,氣息的速度、流量、壓力的大小與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以及共鳴情況都有直接關(guān)系??梢哉f,要控制聲音,駕馭語言,就必須學會控制氣息。
學會用氣息唱歌會讓你運用好氣息會使歌聲悅耳、動聽、感染人;學會用氣息唱歌能讓你在歌唱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