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縣育英實驗小學 河南武陟 454950)
童聲雅韻課程和禮孝課程是我校開發(fā)最早的校本課程,在我校已開展五年了,童聲雅韻是將古詩詞和現代詩歌以及兒歌相結合編寫的,課程開展的時間是每天早上20分鐘,讓學生晨起而誦,與黎明共舞,與詩歌共呼吸,在誦讀中受到思想和精神的熏陶。禮孝課程開展的時間是每周四下午第三節(jié),以此課程讓學生接受禮儀教育,懂得感恩。這兩門課程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知識,更要讓他們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課程中的活動勝過了課堂上的無數次說教。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我們從以下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活動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發(fā)展,從而使每個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獨立和創(chuàng)造性。特色校本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具體體現在課程的設置及課程內容的選擇和設計上的多樣性、課程內容的可選擇性和豐富性。比如:有的學生文化課程學習不是太好,但有體育發(fā)展的特長,因此,花樣跳繩就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我校好多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礎,這些學生可能體育不太好,可能語文數學成績比較差,這些學科導致他們在這些科目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面前失去自信,小白鴿藝術課程就為他們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這樣在特色課程里,每個學生都能發(fā)展自己的特長,將其優(yōu)越處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1.以人為本。傳統(tǒng)的課程強調學科知識,忽略了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體驗。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驗,課程實施中強調學生發(fā)展的主體性、主動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與眾不同的主體,滿足每一個學生不同的發(fā)展需要。我校的一系列特色課程均以發(fā)展學生特長為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學生的今后成長做好基礎。比如:禮孝課程,讓學生在特色課程的學習中受到尊老愛幼的教育。童聲雅韻為生命成長奠基,讓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人類文化的經典,豐盈當下的生命。
2.給學生留下空間。個性的發(fā)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學生作為特色課程開發(fā)的主體之一,有課程決策的權利。課程開發(fā)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完善的過程。課程內容和結構都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尊重學生的興趣與經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留下了一個空間。我校的特色課程全由學生自我選擇,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課程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學習。
3.差異性教育:國家課程強調人才規(guī)格的整齊劃一,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特色校本課程開發(fā)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個性張揚的現實條件。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對自己要學的內容作系統(tǒng)安排,根據自己的發(fā)展需要形成具有獨特性的個別化課程。教師作為課程的組織者與指導者,要研究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滿足學生不同的需要,從學生經驗出發(fā),提供差異性課程,作到因材施教。
4.課程以學生為中心。校本課程開發(fā)是以學生的的需要出發(fā)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存在的。學生實際需要什么,成人不一定清楚,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主體之一就是學生自己,更能夠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1.學校管理者前瞻的理念與深刻的認識
我們常說:“有一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睂W校管理者是一個學校發(fā)展與運作的關鍵,一個學校的發(fā)展和未來與學校管理者的自身素質、辦學理念有著緊密的聯系。一些優(yōu)秀的特色課程能否在一個學校順利實施和開展首先需要學校管理者在理念和認識上的肯定。只有他們意識到了特色課程實施的重要性,意識到特色課程對學生,對學校,對國家的重要意義,他們才會在接下來的管理部署、課程設置、課程實施過程中給予支持和傾斜,特色課程的實施才能順利開展。所以,學校管理者首先要有這種長遠的目光和開放創(chuàng)新的理念。
2.教師對課程的落實與其文化素養(yǎng)
教師是一個學校特色課程實施的關鍵,是該課程能夠順利實施的橋梁和紐帶。學校管理者的辦學理念和課程理念能否實現需要學校每一個任課教師去具體實施和踐行。教師教授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想能把特色課程完美或者順利的融合或體現在自己所教的課程中,一方面離不開教研組的研討,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就擁有的素養(yǎng),這是每個教師的責任,也是特色課程實施的必然要求。當然,教師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其中特色課程的開展必然也會起到如虎添翼,錦上添花的效果。此外,一個具有高素質高文化修養(yǎng)的教師必然會在其言談舉止,身體力行中給學生潛在的影響。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教育。
3.發(fā)揮課程資源的利用力
(1)立足于現有條件,利用校本教材、體藝館、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植物園等場地,努力開發(fā)出實驗、閱讀、種植等相關課程;利用教師琴棋書畫等特長,開設書法、素描、象棋等課程。(2)根據學校的地理位置,充分開發(fā)與當地文化相關的校外課程。(3)通過學生背后的家長資源,開發(fā)出國學、醫(yī)學、法學、企業(yè)發(fā)展史等課程。(4)調動校領導的社會人脈,與相關機構共同開發(fā)出書法、銅管樂隊、風箏、劍橋英語等課程。(5)對學校進行摸底,抓好課程資源,借助小學師資及升學至本校的特長生資源,形成中小學課程資源一體化態(tài)勢。
4.家長的支持與配合
家長在孩子受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家校一致是現在學校教育和學校課程順利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家長不能與學校課程教學理念一致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要想特色課程能夠順利的實施,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家長應該多與學校和教師溝通了解學校課程理念和學生學習情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校溝通活動”,爭取能與學校課程教學理念保持一致,從而促進學生很好的學習。另一方面,家長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給孩子樹立起榜樣作用。此外,家長也可以利用孩子的假期帶孩子多參觀學習一些跟特色課程有關的景區(qū)或博物館。讓孩子在愉悅的玩耍中學到東西。為學校課程開發(fā)做好補充,起到鋪墊和鞏固學習的作用。
我校的十幾種特色課程大多都已開設三四年了,特色課程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讓所有的孩子積極、陽光、向上。陽光體育課程讓學生充滿活力,課間追跑打鬧的少了,到操場上打球鍛煉的孩子越來越多,促進了學校的和諧發(fā)展。小白鴿藝術社團培養(yǎng)了一批藝術人才,每周的藝術活動總是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促進了特色藝術學校的發(fā)展。禮孝課程,讓學生知書達理,懂得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社會,這門課程是家長最喜歡的一門課程,學校、老師和家長相結合,讓課程有序的開展。所有的課程定期舉行課程慶典儀式,孩子們在自己的舞臺上尋找拼搏和努力的價值,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特色課程豐盈了學生當下的生命。
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 的理念,給學留下空間,就能通過課程開啟學生的潛能和內在動力,拓寬學生的發(fā)展空間,提升學生的品質和生命的質量。每一種新課程從提出到真正實施與普及卻要經歷許多坎坷和考驗。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有困難就放棄。在特色課程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的這條路上,我們不但要堅定信念,更要虛心改正與不斷完善,爭取越來越好,爭取優(yōu)秀校本課程早日普及,走進每一個校園。
[1]顧春華.基于學校特色和學生成長的校本課程建構研究——校本課程的主張:立足特色成全成長[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5(10):8-10.
[2]王立寬.彰顯學校特色滋潤學生成長——關于開發(fā)實施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4(3):40-41.
[3]袁中果,溫婷婷,桂明.校本特色課程與學生個性化成長[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11):66-70.
[4]王就英.開發(fā)實施校本課程,彰顯學校辦學特色[J].軟件:教學,2015(6):308-308.
[5]鄭飛.尊重生命成長研發(fā)校本課程彰顯辦學特色[J].教育革新,2014(4):22-23.
[6]趙健鵬.開發(fā)七彩校本課程彰顯課程文化魅力[J].科學咨詢,2015(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