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汀羅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山東東營 257452)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喜歡傾聽的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而作為一個幼兒教師的我借此想說:“喜歡傾聽的教師是一個智慧的教師?!?/p>
傾聽是人類的本能 是一項技巧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門藝術。學會傾聽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情感.通過傾聽來接受外界的信息和了解世界, 孩子是在傾聽中慢慢成長起來的,教師學會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傾 聽才能了解孩子的個性和真實想法;只有傾聽才能捕捉到來自孩子的信息;只有傾聽才能讓孩子產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 師生關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 ,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孩子的童年時期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 的心是一塊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行為的 收獲,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心情的收獲;播下一粒思想的種子,就會取得命運的收獲。
那么怎樣去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呢?談談我的想法:
首先給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安全的環(huán)境,讓孩子愿意向老 師傾訴自己的想法。孩子心靈是一張白紙,一百個孩子就是一百張白紙,怎樣讓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豐富多彩,更五彩斑斕,作為 幼兒教師應注意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 讓孩子學會表達傾訴自己的思想感情。無論孩子是對的還是錯的不要打斷她,更不要急于給孩子肯定和否定,要細心地在傾聽的同時多鼓勵孩子想說, 敢說愿意說,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傾聽與表達的能力。其次要時時和孩子溝通,做孩子的良師益友。本質上說幼兒園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幼兒園教學展開的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知識、思考、見解和多向交流的過程,在這種交流過程中,點燃 孩子傾訴感情的欲望,引導其產生交流愿望。會溝通的老師不是好老師,當孩子能夠安靜、全神貫注地傾聽一段談話、一個故事和一個電視節(jié)目中的對話的時候,就養(yǎng)成有趣傾聽的習慣。為幼兒教師應該細心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善于捕捉和發(fā)現(xiàn)教育時機,適時并適當?shù)亟o予指導, 既不讓孩子感到老師在包辦和干涉, 又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恰當?shù)刂笇Ш蛶椭?,如當孩子講了一個幼稚的故事你要耐心地聽完,哪怕他已經向你講過好幾遍,同時鼓勵孩子更出色地講述,讓他感到自己語言的魅力;當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傾訴,你不要不耐煩要讓他說完讓他宣泄,讓他感到老師重視他讓孩子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傾聽中培養(yǎng)孩子的成功感,激發(fā)孩子說話的興趣老師與孩子的交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感和個 性以及促進孩子的口語發(fā)展。
正如魏書生所說“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中去,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難題都會在那里找到答案?!彼灾挥型ㄟ^傾聽才能了解幼兒的個性和真實想法、才能捕捉到來自幼兒的信息,而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讓幼兒產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在幼兒園教學中是否學會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世界體驗幼兒的情緒,就成了我們幼兒教師能否組織好動態(tài)生成中的課堂幼兒園教學的重要條件。
在教育實踐中讓孩子傾聽老師的指令,卻忽略了自己去傾聽孩子的表達。這樣的教學只知道說教,而缺乏傾聽的意識。那么所進行的教育必定是殘缺、低效的教育。其實老師傾聽孩子表達,傾聽其所言其所想,對加強老師與幼兒的交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感和個性,以及促進孩子的口語發(fā)展等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們要如何去傾聽孩子呢?為一個年輕的幼兒教師的我來聊聊教學中的一些案例:
一天我所教的幼兒班還在進行幼兒想象畫活動,孩子的媽媽來接他了。只見他拿著自己畫好的作品向媽媽炫耀:“媽媽快看這是我設計的娃娃:”可孩子媽媽并沒有表示認可或者表揚而是說:“你設計的什么東西呀,看其他同學設計的多好”孩子的臉一下子就變得不高興了。
幼兒所完成的一次成果或許在我們看來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要站在他那個年齡他那個層次去看待。當我們這樣做了便會從內心深處也和他一樣的感到一種成功后的激動與喜悅。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那份盼望得到表揚的急切心情。當孩子在我們老師面前展示他的成果時我們要豎起大指拇給他肯定給他贊揚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潛在的動力。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的注意力不集中,有時會做小動作思維不能一直跟著老師走。站起來回答問題風牛馬不相及不能夠有耐心傾聽別的小朋友講故事或者回答問題等等。
孩子一出生便具有一種玩的天性,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游戲就是兒童的工作"所以我的教學往往是在游戲中進行的。這與我們成人不同。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學習得最好的時候常常是靜靜地坐著傾聽的時候。比如聽老師講課或者自己看一本書。孩子卻不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心智活動或思維。他們只能通過對事物進行實際操作來學習不管這些活動是搭積木、玩洋娃娃還是過家家。所以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本性培養(yǎng)其興趣吸引其注意力順其所想因材施教。
我進行教學活動課時,當我問到:“寶貝們想一想什么會在水里游”我的話還沒說完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是人在水里游。”很顯然我要的答案不是這個,但我也沒有直接說他錯了。我還是鼓勵他“再想一想,再說一次”用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多想多說。而不能打斷、制止孩子的話語。要靜靜的、認真的看著他,聽他說讓他感受到你的眼神在默默的鼓勵他。
感情交流是師生交往的基礎和動力。在聽的時候,老師的一個體態(tài)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姿勢都會對幼兒產生巨大的鼓勵。當他們說的時候,老師要邊聽邊猜,邊聽邊幫助他們放松情緒,使他們產生想說的愿望,說出心里想說的。
上大學時我們的校訓是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這是陶行知先生說過的話說。我想這正是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將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傾聽孩子們最深處的心聲我將用一片真愛去呵護著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