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龍泉市機關(guān)幼兒園 浙江龍泉 323700)
1.尋求幫助
當(dāng)幼兒在進行交往時由于一些事情會產(chǎn)生糾紛,使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同伴陷入到麻煩的境地,或者是在當(dāng)幼兒在進行活動時其他的幼兒違反教師的規(guī)定,但是自身又無法解決問題時,幼兒往往會告訴老師,尋求老師的幫助,希望教師能夠?qū)ζ渌挠變哼M行管教,從而有效的解決問題。比如說有些幼兒在畫畫時,其他的小朋友在他的畫紙上亂涂亂畫,此時小朋友向老師“告狀”,這種行為的動機就是尋求幫助。
2.表現(xiàn)自己
每一個幼兒在教學(xué)活動中都希望通過自己良好的動作和行為獲得老師的表揚,因此很多幼兒為了得到表揚就會做出一些“告狀”行為,營造自己“乖寶寶”的形象。比如說在教學(xué)活動進行時,其他的同學(xué)都聚精會神的聽老師說話,只有一位同學(xué)在那自言自語,此時有的幼兒就會站起來“舉報”:“老師,XX說話了。”幼兒希望通過這樣的行為向老師傳遞出“我沒有說話、我很乖”的信息,以期能夠獲得教師的表揚。
3.嫉妒他人
幼兒都具有好勝的心理,許多幼兒覺得其他的小朋友比自己優(yōu)秀時就會不服氣,從而對其他的小朋友產(chǎn)生嫉妒的心理,這樣就很容易對老師進行“告狀”,以期破壞其他小朋友在教師心中的形象。比如說教師在課堂上表揚了明明,但是沒有表揚芳芳,芳芳就會整天關(guān)注明明的行為,并對一些小事“告狀”:“明明上廁所沒有關(guān)門”等等,這就是明顯的嫉妒心理。
1.正確看待幼兒“告狀”行為
幼兒的“告狀”行為并沒有什么好壞上的差別,而且作為幼兒教師要能夠正確看待其這種行為,樹立正確的教育態(tài)度,這樣才能夠?qū)τ變盒袨檫M行正常引導(dǎo)。首先,如果有幼兒“告狀”,需要耐心的傾聽他闡述告狀的理由,然后進行詢問和調(diào)查,對待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不要對告狀的幼兒進行表揚,也不要對被告的幼兒進行批評。除此之外針對幼兒的“告狀”行為,教師也不要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心態(tài),這樣會使幼兒對教師失去崇拜感,從而失去與幼兒進行親近的機會。
比如說麗麗找到老師“告狀”說:“老師,貝貝說我長得胖,我很生氣?!钡躯慃愒诟鏍钪鬀]多久又會同貝貝一起玩耍。對麗麗的這種行為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其告狀行為的動機是尋求幫助,想要借助教師的力量來制止貝貝的嘲笑。作為教師需要正確的看待這種行為,告訴麗麗:“你可以大膽的告訴貝貝你不喜歡這樣嘲笑你,如果有下次不會再和她做好朋友了?!边@樣教師雖然沒有插手兩個好朋友之間的事情,但是通過對麗麗的鼓勵,讓麗麗學(xué)會如何自己解決問題,處理與好朋友之間的矛盾,這樣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麗麗就知道自己應(yīng)該怎樣做,而不是第一時間去老師那“告狀”。
2.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幼兒“告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幼兒能力上的限制,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只能夠通過“告狀”這樣一行為進行發(fā)泄。如果幼兒在成長中具備了獨立解決事情的能力,其“告狀”的行為就會減少,因此教師要想從根本上降低甚至是消除幼兒的“告狀”行為,就需要培養(yǎng)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xué)活動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幼兒通過活動進行感悟,培養(yǎng)其對事情的判斷和處理能力。
比如說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動畫視頻的觀看,觀看之前,讓幼兒注意對動畫中人物進行了解,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然后觀看完之后讓幼兒對自己所喜歡的人物進行總結(jié),這樣幼兒就會進行判斷和思考,然后由教師進行評價指導(dǎo),從而讓幼兒學(xué)會如何判斷事物的好壞,從而減少“告狀”行為的產(chǎn)生。幼兒能夠判斷事物好壞也就不會時時尋求教師的幫助、也不會為了得到表揚而告狀,更不會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幼兒產(chǎn)生嫉妒心理。
3.家長正確的引導(dǎo)
幼兒都是家庭中的寶,許多家長為了讓幼兒享受更好的生活,往往會什么事情都滿足幼兒的要求,這樣幼兒就會產(chǎn)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如果在幼兒園內(nèi)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容易找老師“告狀”。因此家長作為幼兒的第一任教師,不能夠一味的溺愛幼兒,而是要幫助其培養(yǎng)獨立能力和交往能力,在生活中對幼兒也養(yǎng)家管教,從日常生活中進行指導(dǎo)。(1)讓幼兒感受到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幼兒接受別人的好心。(2)對真實的告狀行為,立刻進行處理,保證幼兒的積極性,對欺負他人、胡亂告狀的行為要立刻批評,絕不姑息。
比如說幼兒在樓下玩耍時,有別的小朋友搶他的玩具從而產(chǎn)生“告狀”行為時,家長可以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引導(dǎo),讓幼兒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共同體驗游戲的快樂,這樣能夠讓幼兒感受到友情帶來的快樂,從而培養(yǎng)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而假如說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就需要對其進行批評,讓其學(xué)會尊重他人,與人友愛。
幼兒的“告狀”行為是該年齡階段中的正常表現(xiàn),一般“告狀”的動機可以分為三種,但是不管哪一種“告狀”行為都是不能夠提倡的,需要專業(yè)的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dǎo),這樣才會為幼兒的成長指明正確的方向。首先教師要能夠正確看待幼兒的“告狀”行為,能夠耐心傾聽;其次教師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xué)中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降低幼兒“告狀”行為出現(xiàn)的頻率;最后家長還需要對幼兒日常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dǎo),從而保證幼兒能夠健康成長。
[1]孔京東.關(guān)于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及其指導(dǎo)策略[J].新課程(小學(xué)),2013(10):79-81.
[2]翁茜茜.關(guān)于大班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及其指導(dǎo)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
[3]袁麗娟,劉晶波.混齡班幼兒告狀行為及指導(dǎo)策略研究[J].幼兒教育,2014(12):9-13.
[4]劉瑩琦.幼兒告狀行為的成因與指導(dǎo)策略研究[J].蘭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6,32(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