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市實驗小學(266002)蔣 文
自能學習是指學生在想學、會學的基礎上,最終達到能獨立學、持久學和快樂學的地步。換句話說,就是要讓學習成為學生生命的自覺。要達到獨立學、學會學、快樂學和持久學的地步,就要有引領學生學會學的策略,而批注式閱讀就是其中有效的策略之一。
批注式閱讀也叫評點,最早可追溯到梁代(見于清代大學者章學誠的《校讎通義》一書)。批注式閱讀是一種以有效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動閱讀意識,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形成個性化自主學習能力為要旨的有效閱讀策略。它包括眉批、旁批和總批等。批注式閱讀的突出特點是意隨文生,并通過批注符號和簡潔精煉的書面語言,直接在文本的空白處做記號、標注釋,可以談感悟、提問題、寫評語,與正文相映成趣,能幫助讀者理解、評論和賞析文本。
批注式閱讀常見有八種類型。一是識記批注,主要是識記有關字詞等方面的內(nèi)容;二是質(zhì)疑批注,主要是批注讀課文時遇到的閱讀障礙、產(chǎn)生的疑問或困惑;三是感悟批注,批注的內(nèi)容是在讀書過程中得到的啟迪、受到的教育、收獲的感悟等;四是歸納批注,是對文章句段、篇章進行歸納,概括主要內(nèi)容等有價值信息的批注;五是聯(lián)想批注,是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由此及彼或聯(lián)系生活等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六是專題批注,是教師根據(jù)訓練學生能力的需要,在批注時圍繞一定的專題(內(nèi)容、語言、結構)進行批注;七是評價批注,對內(nèi)容、寫法、語言、結構等表達自己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進行個性化評價;八是綜合批注,綜合以上各種批注內(nèi)容進行的全面的綜合性批注。
批注式閱讀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有不同的形式。從批注語言上分,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一是符號批注,用各種符號加以標記;二文字批注,即學生用文字形式把自己的感想、疑問、看法等,簡明扼要地寫在相應空白處,具有內(nèi)容具體、表達明確的特點;三是綱要批注,即把學習內(nèi)容經(jīng)過分析、歸納與整理,提綱挈領地形成一個閱讀綱要,以揭示內(nèi)容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整體上對文路、主人公形象以及主旨進行批注,讓人一目了然。從批注形式上,可分為兩類。一是集中批注,就某些重點內(nèi)容或關鍵內(nèi)容,統(tǒng)一在文本的某個地方進行批注;二是分散批注,在文本的各個不同地方進行批注。從批注時機上,可分為三類。一是課前批注,在上課前通過自主學習進行批注;二是課中批注,課上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三是課后批注,在上完課后進行課外的延伸批注。
有“注”與“批”兩種?!白ⅰ?,指圈、點、勾畫并進行旁注或注寫等;“批”,指對文本的疑問、體驗、感悟和個性評價,用富有情感的語言簡潔精煉地表達出自己個性化的閱讀理解和賞評等。
認識了批注式閱讀之后,如何實施批注式閱讀呢?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基礎,我們采取了下列學習流程:范例引領,學習批注—教師引導,訓練批注—運用方法,實踐批注—自能批注,快樂閱讀?,F(xiàn)以《黃河的主人》(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為例談談如何“運用方法,實踐批注”這一問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引人思考,吸引讀者。在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時,關注了解題目,深入思考題目和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等,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如,讀了《黃河的主人》這個題目,就會引發(fā)思考:“‘主人’是什么意思?它和客人有哪些不同呢?黃河到底是一條怎么樣的河?它有什么特點?它又不是家,怎么會有主人呢?”將思考寫出來,然后帶著這些問題興味盎然地閱讀下文,結合查閱資料,就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結構、主題等。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去整體把握文章,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閱讀能力,讓他們學會閱讀。
帶著對問題的思考,在饒有興趣地閱讀課文時,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文章有點睛之筆,有許多關鍵的詞句。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自主研讀與批注,不僅能更好地理解詞語,讀懂文本,還能從中體會出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如,讀《黃河的主人》第一自然段時,可以先引導學生結合對題目的思考進行旁批,并給學生示范:“‘黃河滾滾’‘萬馬奔騰’‘濁浪排空’三個詞,寫出了黃河磅礴的氣勢,讓人感受到流水之急、浪之高大、河之驚險。這一環(huán)境描寫,既突出了當時險惡的水上環(huán)境,又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這也是‘我’膽戰(zhàn)心驚的原因。描寫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呢?解答了對題目的思考——‘黃河到底是一條什么樣的河?’同時也是為下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作鋪墊。”這樣,讓學生領悟抓關鍵詞批注的方法。學習了這一方法,可以在后面幾個自然段里進行遷移運用。
抓住關鍵詞,通過前后聯(lián)系、系統(tǒng)思考進行圈畫批注的方法,有利于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深度理解詞語,便于抓住詞語讀懂文本,體會文章內(nèi)涵,領悟理解詞語的方法,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同時,還可以學習作者用詞的精妙,掌握準確妙用詞語的方法。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讀懂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引發(fā)真正的思考。
學生帶著問題,深鉆細研,體驗感悟,自主探究,這樣就能真正走進文本,釋疑解惑,產(chǎn)生新的獨特感悟?!坝谝蓡柼幣ⅰ钡姆椒?,易于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他們理解課文。如,讀到《黃河的主人》第二自然段的“被河心一個什么東西吸引住了”時,學生自然就會想:“‘一個什么東西’到底是什么呢?題目是寫主人的,寫這個‘東西’有什么用呢?”并在空白處進行批注;同時繼續(xù)閱讀,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這種在疑問處批注,讓學生帶著疑問再去閱讀,他們就會更加專注,就能更有效地釋疑解惑、理解文章,慢慢學會自能讀書。
這種質(zhì)疑批注閱讀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解疑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學生前后聯(lián)系探究文本,有利于學生在多元對話中讀出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感。經(jīng)過長期實踐,學生就會在閱讀中學會質(zhì)疑、釋疑,并進行合作探究,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
所謂“空白”,是指作者在寫文章時,會運用留白的藝術,對某些內(nèi)容故意不寫,或?qū)懙煤喡?,由讀者自己去想象補充。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文本留下的空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批注。這樣,學生就會把文本寫得簡練的地方想象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明白,把沒有寫出來的內(nèi)容通過想象補充出來,不僅獲得對文本的深刻理解,更學會了讀書。
如,《黃河的主人》第六自然段描寫了主人的幾個關鍵動作,但并沒有寫主人的語言和心理,這就為閱讀留下了空白。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動作進行想象:此時艄公會想些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呢。這樣,學生就會借助想象批注出人物的語言、心理。在閱讀時,學生進行補白想象批注,讀懂了文章的內(nèi)容,并借助文章內(nèi)容或字、詞、句子等展開想象拓展開去,聯(lián)系文本或現(xiàn)實生活,想象人物的語言,或想到與課文有關的人、事、景物等。這種批注,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發(fā)掘文字背后的深層內(nèi)容,實現(xiàn)拓展理解、開闊視野的目的,而且還可以快速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領悟?qū)懛?,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目標。
學生在讀書時都會有或深或淺的感悟。開始學習批注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只要有了想法就可以大膽地進行批注。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逐漸引導學生學會在細節(jié)之處、有內(nèi)涵之處和情感豐富之處,尤其要對觸動自己心靈之處做出批注。如,在自主閱讀第五自然段時,學生可先結合“小小的羊皮筏子上竟坐著六個人哩!”進行旁批:“筏子那么小,卻坐著那么多人,艄公卻如主人般從容自若,使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毕襁@樣在閱讀中有了感觸然后進行批注,就叫“在內(nèi)容感悟處批注”。利用這種方法可寫出很多批注。比如,在讀到“我不禁提心吊膽,而那艄公卻很沉著”時,學生進行對比批注:“通過‘我’與艄公進行對比,體會到黃河之險,感悟出艄公駕馭黃河的智慧和力量,他是黃河的真正主人?!敝链耍x題目時產(chǎn)生的疑問即可迎刃而解。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總會在某些地方由于自身有切身的生活體驗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共鳴處即是情感迸發(fā)之處。閱讀時,在充分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學生在觸動情感琴弦之處記下自己的體驗,表達自己內(nèi)心流淌的真情。這樣,師生間、生本間進行情感對話,深入理解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在批注時,除了要關注內(nèi)容之外,還應關注文章的表達,使學生掌握表達的方法。如,當讀到第三自然段“這六個人,就如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時,學生圍繞“貼”字進行想象、補充,體會出這六個人好像直接躺在了黃河水面上一樣,驚險刺激,還體會出六個人的心里、神態(tài)等。透過一個“貼”字,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能很好地想象出文中未寫出的畫面,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與貼切。
這種批注式閱讀的方式能很好地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力、學習力,實現(xiàn)自能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