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錄
(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甘肅 民勤)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訓練。新的教學觀念不僅僅是講授知識,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和挖掘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新能力,從多方面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需要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轉變,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這是教學觀念轉變的最基本的環(huán)節(jié),它高效地發(fā)揮教學的各種功能,對提高學生的素質起著積極的作用。以下有五種方法來討論教學觀念的轉變。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一成不變被動接受,機械地將教師灌輸?shù)闹R放置于大腦中,學生就像個容器物一樣被動地容納知識,如此下去,思考問題的能力會逐漸被弱化。但在新的教學觀念中,卻是積極引領學生在學習時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學生一旦將自己置于在一個積極主動的位置上,學生就會成為一個真正有頭腦有思想的人,在學習上能最大限度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潛能,自會很容易做到獨立自主地學習新知識。因此,作為具備教學新觀念的教師,在他們心里不會有學困生的概念,他們只會覺得學生的思維只是速度上的差異,他們堅信每個學生通過不懈的努力和大量的思維訓練,都能夠取得自己理想中的成績。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關鍵點,就是開拓學生的主體地位意識,只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才能夠更好地挖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腦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探索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掌控知識的方法。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課堂氛圍比較嚴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權威化,教師通常以循規(guī)蹈矩的方式進行講課,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只是安分地聽,很少有自己的意見,更不能隨便將教師的講課打斷。這就會導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突顯以教師為主的權威地位,致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被忽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也沒有得到體現(xiàn)。這樣的教學是純粹的學生聽教師教的教學方法,但新的教學觀念,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是互動學習的,不僅僅是學習與教育的關系,而是在教學中互相探討互相進步的關系。在此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及時提出自己的問題供學生相互討論,這種師生互動后所得到的問題答案,會讓學生加深印象,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所以說,教師要做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而不是只注重“教學”的傳統(tǒng)教師。
傳統(tǒng)的單一保守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尤其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之后。新的教學觀念是一種開放、全面的教學形式,在空間形態(tài)上運用分組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而在時間流程中,則根據(jù)實際需求來設計教學結構和步驟。在新教學觀念里,應該著重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從知識型向能力型轉變。為了迎合這種情況,教學中出現(xiàn)了重大的轉變,以及對掌握知識形態(tài)的重新審視,即從注重學習結果向注重學習過程轉變。學生思維方法的形成比掌握具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怎樣到實踐中應用。在實踐中探索未知的領域去獲得更多未知的知識。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對學習結果的重視,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只在意學生是否做出正確的標準答案,而忽視了是否有與課本上不一樣的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學習時只求專注于背誦和記憶。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尋求以及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要求學生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主學習的能力。
傳統(tǒng)的教學中分數(shù)可以說是學生的全部,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在作怪,這種觀念里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就是分數(shù),分數(shù)也是教師各項考核的唯一標準。因此,為了能考到高分,學校和家長不惜一切代價窮其所能地去做各種嘗試,這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很大的傷害。在新的教學觀念里,分數(shù)不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我們需要的是自身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在學生學習文化課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參加勞動和體育的鍛煉,還要加強對學生品德的教育,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的有理想的新時代主人。
教學觀念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認知。要想學生的素質能有效地提升,教師必須要丟掉對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的固守。教師的教學觀念對能否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有很大影響,也同樣能影響教學改革的進程。所以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是當下教育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