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十六中學校 四川成都 610000)
通常情況下,初中生都是十三四歲的年紀,這個年紀的學生,因為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喜歡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他們更側重于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此外,生物新的課程標準也表明:“讓初中的教學更加貼近生活”為指導思想,所以,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應運而生,讓實際的生活經(jīng)驗來促進學生們的學習。[1]
生活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們在上課時,老師將課本中的內容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生活中的經(jīng)驗來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對課本的知識更加了解,促使實際生活中的世界與生物科學的世界能夠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將生活中的實例有效的導入到課堂中來,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使用,比如:在生活中為什么不能隨意踐踏花草;為什么有些地區(qū)人們的鼻子和我們的鼻子不一樣;如果患上了重感冒,就會用嘴巴進行呼吸,早晨醒來的感覺和平時的感覺是否一樣,為什么?等等這些實例在生活中都是學生經(jīng)常遇見的,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結合這些例子進行教學,就能夠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并且能夠讓學生主動的去思考,從而提高他們上課時的效率。[2]
教師上課的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教師上課時的氛圍比較有壓力、沉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感覺到壓力,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到緊張,學生在這種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學習的效率肯定不高 。如果學生在輕松、和諧、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就會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處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從而收到的學習效率也比較高。
初中生物教師要想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就要在教學中巧妙的使用生活化的語言。生活化的語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且這種語言更加貼近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能夠體會出更多的樂趣。比如:在學習植物生長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俗語,學生聽教師說俗語,就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對諺語進行解釋,學生就能了解到礦物元素和水對植物的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巧用俗語,既讓課堂的氛圍變的輕松,又生動形象的介紹了知識,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也會感到更加的輕松。生活中有很多富含生物知識的俗語,不僅如此,很多的成語、諺語都蘊含很多生物知識,比如:“蜻蜓點水”、“是藥三分毒”、“望梅止渴”等,這些語言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個字,但是蘊含的道理卻不簡單,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把這些語言穿插進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覺得知識更加容易理解,并且這會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初中生物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使用生活中的素材,能夠把復雜的知識變的簡單,學生在學知識的時候也會變的更加容易,課上的學習氛圍也會變的更加輕松,學生學起來的時候也會更主動。比如:在學習有關細胞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香蕉和香蕉干這種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素材。教師可以依據(jù)這個生活素材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在吃香蕉和香蕉干的時候都會吃出甜味,那這是為什么呢;地瓜和地瓜干它們是不是一樣呢。教師就可以給學生進行講解,香蕉干是香蕉曬干之后的結果,香蕉在晾曬的過程中只是流失了香蕉中的水份,香蕉中的水份是通過細胞膜散失在空氣中,但是細胞中的糖類物質并沒有減少,因此香蕉干和香蕉一樣甜,教師通過解釋生活中的素材,就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細胞膜的功能。又如:學生在學習真菌和細菌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舉生活中物質發(fā)霉的例子,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物質發(fā)霉的情況,學生肯定很想知道原因,教師可以順勢讓學生自己試著做出相應的解釋,學生的解釋肯定不全面,甚至有的解釋不正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相應的解釋,并做出物質發(fā)霉的真正解釋,這樣學生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是生物原因導致物質發(fā)霉,從而學生會對生物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學生會慢慢的喜歡上學習生物知識。[3]
新課程改革之后,對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活動,并把它作為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水平情況,選擇適合學生并且學生容易接受的生活素材,并且要設計出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生活動,進而讓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比如:在學習有關“鳥”的知識時,就可以設計如下的學生活動:紙飛機飛的遠嗎?紙飛的遠嗎?這兩者哪個飛的更遠?讓學生自己折疊紙飛機,然后讓學生折疊的紙飛機進行飛行比賽,看看哪種紙飛機飛的更高,并讓給學生進行總結,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這樣的學生活動,能夠引起所有學生的共鳴,進而激發(fā)學生最大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更好的學好這節(jié)課的內容。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舉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生如果能夠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就會產(chǎn)生強烈的成就感,并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使其學到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解決食物變質的問題。學生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了解食物為什么會變質,然后才能從根本原因上找到解決方法。
初中教師教授的生物知識與現(xiàn)實中生活聯(lián)系的比較密切,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收集相關的教學素材,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中融入生活素材,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生活,通過生活了解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快,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