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麗金
(常州武進湖塘實驗中學,江蘇 常州)
關于自主,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自主招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學校教育中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白灾鳌弊钤肌⒆畋举|(zhì)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要真正實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我們的學生和教師到底該做些什么呢?
“自主學習型課堂”的核心應該是“自主”,實施者主體是學生。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渠道。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一刀切的教學行為隨處可見。要想在大班制教學模式下實現(xiàn)“自主學習型課堂”,功夫要先花在課外。
我們老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三個“學”。一是建立在具有內(nèi)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二是建立在掌握了一定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三是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這三種學缺一不可。
綜上理由,教師首先要給學生把把脈。屬于“不想學”的學生,我們要從各方面尋找原因,做好其思想工作。屬于“想學而不會學”的,我們要多進行個別輔導,并讓他在課堂上有成就感。屬于“想學、會學,而不能堅持學”的學生,我們教師要協(xié)同家長經(jīng)常給他們鼓勁,尋找目標,發(fā)現(xiàn)差距,尤其要讓他們體會到堅持和不堅持的差別在哪里。對于三個“學”都能做到的孩子,我們要幫助他們在學習上不斷攀高峰,明晰不同學習方式給自己帶來的改變,使之成為典型和榜樣。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廣大教師轉(zhuǎn)變教育教學觀念,關注不同學生的心理,研究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學管理策略,尋求有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學習內(nèi)容以及學習方法。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蔽覀兒苁煜ひ韵碌慕虒W場景:教師告訴學生“是什么”,學生照單全收,但不知其“為什么”,于是老師再告訴學生“為什么”,學生可能有所領悟,但忽略了從“是什么”到“為什么”的思維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從“是什么”到“為什么”的過程就是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哪怕學生自得自悟的能力還不夠全面、深刻,但有利于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不是學生不會,是教師沒有給其足夠的探索、出錯、糾正、完善的時間。例如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又長又難的文章時,一般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不愿仔細閱讀文章,缺乏深刻思考,準確率也是可想而知。然后我在英語課上一句一句翻譯給學生聽,講得透徹到位,充分滿足了教師講解的心理。但是反過來想一下,學生沒有參與,聽聽而已,走神也是必然的。于是我做了如下改變:根據(jù)文章的段落,讓每一大組翻譯一至兩個小節(jié),一大組內(nèi)形成2至4人小組,大家輪流翻譯,合作完成。學生或討論,或翻字典,或問老師,一般五六分鐘即可完成全文的翻譯。因為全員參與了,我就可以讓任何一個學生起來翻譯,關鍵的地方我點撥或強調(diào)一下。四大組的代表翻譯完畢后,文章的詳細內(nèi)容也就水落石出了,題目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整個過程和我自己一言堂所花時間差不多,但是操作的過程和最后的效果截然不同,也就能解釋為什么較難的閱讀理解老師逐句講過了學生再次做還是會出錯,那就是獨立思考的結(jié)果和別人告知的結(jié)果的差異。
任何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都要求我們“先死后活”——在“高位”上死,這是“思想理念”的問題;在“低位”上活,就是“課堂實踐”的問題。但在模式下,每位教師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又絕不能千篇一律,必須有獨特的思考和實踐,這是“下位”互動生成的具體設計,這樣才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因材施教和靈活運用模式教學的鉆研精神。因此,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進行改進。
1.關于教學目標的設定,我們要設計全程性和連續(xù)性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具有階段的遞進性。每個具體的小目標要有針對性,必須預設具體的彈性類目標,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一針見血、游刃有余。
2.語言學習和其他學科的區(qū)別之一就是要先“模仿”,再遷移。所以我們必須給學生大量的材料讓其感知,即尋找相同中的不同——分類分析,以及尋找不同中的相同——聚類分析。
3.語言學習應該是真實語境里的學習,即“體驗性”學習。我們的教學不能只呈現(xiàn)最終的結(jié)構和規(guī)律,而要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知識從點到面的遷移過程。
4.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要關注其過程性,尤其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和表揚,一定不能一次表揚很多學生,表揚也不能只是報個名字。我們要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被表揚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真正起到表揚其本人和激勵其他學生的作用。
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貫穿學法指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其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