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昌生
(福建省屏南縣光華小學)
沒有效益的課堂,教師的努力就會徒勞無功;沒有效率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就會事倍功半。因此,效益和效率的有機統(tǒng)一是高效課堂追求的目標。如今,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這不但要求教師要能夠傳道授業(yè),還要求教師高效地傳道授業(yè)。然而,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學得疲憊不堪。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師需要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從而使語文課堂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樂園。
石子墜湖,便濺起朵朵玲瓏剔透的水花,片片漣漪散向周圍。同樣,一個出彩的導語便如這墜湖的石子,當融進枯燥無味的課堂時,語文教學會變得有滋有味。
猜謎語是一種古老又新穎的游戲,如果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適時加入謎語。比如:在教授《畫》這首有趣的詩歌時,教師對學生們說:“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同桌之間互猜謎語(同學們猜測幾分鐘后)接下來,老師給大家出個謎語好不好?謎語是:遠看山有色……人來鳥不驚。你們想一想,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謎底就是:畫。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古詩。”下面,教師接著說:“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古詩里面都描繪了哪些景色?”在教師的引導下,小朋友們都在認真地思考,積極地討論。教師利用這種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新課,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
音樂凝聚于心,形之于聲,如春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又如流水般凈化學生的靈魂。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善于利用音樂來渲染課堂氣氛。比如:在講授《找春天》時,教師可以播放《春天在哪里》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歌詞的前兩句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這如此歡快的歌詞、動聽的旋律一下子激起了小朋友們找春天的欲望,使得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于是,學生的眼前便浮現(xiàn)出了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這不僅使學生心情愉快,還能使他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小學生思考問題往往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抽象思維相對欠缺。而多媒體手段新穎,不僅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幅幅生動鮮活的圖景,還可以將靜態(tài)課堂與動態(tài)生活相結合,從而給語文課堂吹來一縷縷清風。比如:在講授《秋天》這篇課文時,筆者使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借助多媒體播放課文中描繪的秋天的美麗圖景。學生從屏幕上看到“高高的藍天、變黃的樹葉、黃澄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圖景。在觀看大屏幕的過程中,學生仿佛親自走進了大自然,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這樣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使他們受到了美的熏陶。
一提到講故事,小學生就像充滿氣兒的皮球,精神抖擻。教師把生字編成故事來幫助學生識字,這不失是一個好辦法,比如:學“滅”字時,筆者這樣設計:這個“滅”字,表示把火一蓋,火就滅了。學習“休”字的時候,筆者引導學生自己去編故事。不一會,就有同學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了。有的學生說:“一個小朋友在樹蔭下踢毽子,他玩累了就靠在樹邊休息?!庇械膶W生說:“一個老爺爺去山上砍柴,在回家的路上,老爺爺感到很累,就靠在木頭邊休息?!痹诤⒆觽兛磥?,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美麗的故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這些文字符號的“秘密”。這不但使原本乏味的識字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而且使學生體會到文字的美妙。
情境教學法已經(jīng)成為了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汀保Z文課堂上需要再現(xiàn)更多的生活場景來使學生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并以此振奮精神。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運用情境教學法,用情感的力量引導孩子們飛向廣闊的藍天。例如:教師在講授古詩《小池》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初夏時的美麗景色,如,清澈的河流、在微風中搖曳的柳樹、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翩翩起舞的蜻蜓等。教師鼓勵學生把他們在生活中見到的初夏的迷人景色分享給大家。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不僅激發(fā)了小學生學習古詩《小池》的興趣,還引起了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只有把情境融入語文教學,課堂才會變得鮮活。
總之,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是學生與家長的共同期待;也是形成新型師生關系的途徑之一;更是構建教育生態(tài)文明的關鍵。因此,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而使小學生體會到語文的魅力,進而構建如行云流水般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小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革建議[J].小學教學研究,2013(23).
[2]郝麗香.關于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