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艷茹
(榆樹市土橋鎮(zhèn)光明學校)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不再是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生字詞語,而更著眼于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當我們能夠真正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切以學生為主時,教學效率自然會得到提升。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呢?
時代在發(fā)展,師生關系也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我國向來提倡“尊師重道”,千百年來也使老師高高在上,更有很多人認為只有每天板起面孔才能更好地管理學生,也許這一相處之道在以往比較適用,但換作現(xiàn)在,對于大多數(shù)孩子都已經不奏效了,更何況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年齡還小,他們喜歡的是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也只有這樣,才會更易于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師要致力于創(chuàng)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我們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師者父母心,更扮演著家長、知心朋友等多重角色,在課下,我們要多與學生聊聊天、做游戲,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只有這樣,課堂上學生才會消除顧慮,放下戒備,于不知不覺間置身于我們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在我們的帶領下開啟語文知識的大門。學生的心情放松了,學習語文也就不再是難事了。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在語文課上,也是情感體驗、鑒賞的主體,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是任何人無法代替學生去完成的。然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語文課堂,更多地以教師講授為主,看似有條不紊地拋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學生卻只能被動地去進行思考,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在進行文本分析時,教師將其割裂成一個個小部分,碎片化的分析使文章變得支離破碎,缺乏系統(tǒng)的體系。一堂課下來,學生固然感覺聽起來是那么回事兒,能夠理解個差不多,但當一篇全新的文章擺在學生的面前時,他們依然不知從何入手。語文課上學到的只是老師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而不是自己的,這就造成了本末倒置。很多時候老師就像父母,因為很愛孩子所以不敢放手,如此這般的溺愛讓孩子得不到鍛煉和成長。我們要相信,學生是具有一定的能力的,只有你肯給他提供平臺,他才能展示給你看。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并且將主動權還給學生,不然就算我們付出再多辛苦也是枉然,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只是引導者,絕非主宰者。此外,在教學設計時,要留給學生進行思考、分析、討論等充分的時間,決不能一個問題提出來后沒等學生思考就再次奪過話語權,讓提問流于形式,要鼓勵學生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語文這一科很多問題沒有對錯之分,只要他們擁有自己的見解,并且陳述理由就可以,萬不能將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下。
例如,在講授《比尾巴》這一課時,我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過后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展示,比一比哪個小組配合得最為默契,讀得最有感情。在反復的朗讀中揣摩角色的語氣并感悟、糾正,在此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學生自己感悟到的知識要遠比老師灌輸?shù)恼莆盏酶鷮崱?/p>
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直接決定了教學效率,而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這一行看起來每天都在做著重復的工作,似乎時間久了習慣成自然,無需備課也可以上講臺,現(xiàn)實中也的確有人是這樣做的。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確實能夠做到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夠上一堂精彩的課,但反觀自己,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資質。既然選擇站在講臺上一天,就要秉承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腳踏實地地備好每一節(jié)課。時代在發(fā)展,學生在變化,教材也在不斷地更新?lián)Q代,一成不變的課堂和老師儼然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改的需要,想要進步就務必嚴格要求自己,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積極吸收新理念,對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做出一番調整。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進步,只有不斷地完善才不會被時代所拋棄!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用語言文字來塑造人性,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尤為艱巨,學好小學語文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涯奠基,也將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因此,我們要精心備課,營造與學生間的良好師生關系,課堂上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只有這樣,才談得上提高教學效率,構建高效課堂,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左手知識,右手靈魂,成為一名溫暖的語文老師!
參考文獻:
[1]王德生.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策略[J].江西教育,2016(30).
[2]張海冰.試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的有效措施[J].才智,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