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華
(山東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重中之重,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文本,還要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便于學生課后自主閱讀。也就如葉圣陶先生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閱讀課堂,汲取有關閱讀方法的知識呢?教師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課堂開始讓學生眼前一亮,很自然地,學生會愿意跟著教師走入文本,開啟全新的閱讀之旅。那么,教師如何讓自己的導入“先聲奪人”呢?
課一開始,猶如演出的開場白煽動觀眾的情緒一樣,教師充滿激情的導入語能將學生迅速帶進文本,有利于學生學習課文。如教學《畫楊桃》時,教師導入:“各位顧客,你們好!歡迎光顧小店,請看我們的水果,個個飽滿多汁?,F(xiàn)在要來考一考大家了,你們都認識哪些水果呢?”此時,課件適時出示各種水果的圖片。其中,楊桃的圖片最后出示,教師順勢提問學生:“這是什么水果呢?大家認識嗎?有同學吃過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楊桃有關的故事———《畫楊桃》。”從學生的興趣和認知入手,巧妙設計導入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
教師巧妙地導入,讓學生充滿參與的熱情,大膽、自信地去挑戰(zhàn)文本。活躍的對話讓每一個閱讀環(huán)節(jié)都成為涌動個性色彩的平臺,生本課堂,讓師生盡情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課堂上,如果一直是教師不停地灌輸,學生必然會昏昏欲睡,沒有學習的熱情。但是,如果教師能根據(jù)教學內容,層層設疑,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出來。這猶如相聲中的“包袱”,只有一個個地抖出來,學生才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教學《搭石》一課,學生學完第一段后教師設疑:“學完這一段,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嗎?小小幾塊石頭引出了哪些美麗的‘風景’呢?”從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設疑要巧,要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不能單純地為問而問,要對接下來的教學起到引導和鋪墊作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像擺豆豆一樣,將所有的教學內容或環(huán)節(jié)單純地一個個呈現(xiàn)出來,要有效地將各環(huán)節(jié)連接起來,而且各部分之間要銜接自然,這時就需要教師設計出巧妙的過渡語。如教學《趙州橋》這一課,教師由指導學生感受橋的美觀到引導學生“贊橋”時,這樣過渡:“大家已經非常了解這著名的古橋了,當你在感受趙州橋的美觀時,你有沒有覺得趙州橋的設計非常巧妙,設計師李春很了不起?請大家一起來夸一夸趙州橋吧!”由此,自然過渡到“贊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葉圣陶說過:“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看懂,可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意義,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必須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边@就是教學中的點撥。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在帶領學生了解了西沙群島的“風景優(yōu)美”和“物產豐富”后,好像課堂就應該戛然而止了,但是,難道這篇課文只是讓學生了解這些嗎?顯然不是,教師應發(fā)揮教學的主導作用,點撥指導:“游覽了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你最想說些什么?”讓學生再次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并鼓勵學生課外了解我國還有哪些群島和相關的海洋資料。一節(jié)課中,教師既不能“滔滔不絕”,也不能奉行“沉默是金”,而要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點撥指導,讓學生深入理解語句或文本背后潛藏的情感或價值,使每次閱讀教學都發(fā)揮最大價值,讓學生由課堂的文本閱讀獲得更深入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語文課程評價應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況,全面落實語文課程目標。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當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出教師設置的疑問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文本背離時,教師不要簡單地否定,最好是讓其他學生展開討論,從學生的視角分析這個學生的價值取向是否正確,這樣更具說服力。
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結束時根據(jù)課文內容,從學生研究的問題出發(fā),提出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思考,激勵學生探究新知。在傾聽學生表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補充的方法,將心中的感受和啟發(fā)或建議,以補充的方式為學生的理解感悟錦上添花。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而且能讓學生在良好的建議中收獲更多。在教師的補充之中,使文本的特點一點一滴地彰顯,閱讀的方法和手段再次凸顯。
由此,“生本閱讀”不斷被激活,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個性得到了彰顯,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激發(fā),課堂呈現(xiàn)出和諧、生動的狀態(tài)。這樣的“生本閱讀”將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章珊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6).
[2]喻玉生.生本視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