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
【摘 要】“互聯網+”視域下,要想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滿足社會對圖書館的服務能力的要求,首先就要對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以此來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因此,論文針對“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進行了深入分析與研究,并提出了幾條有效的優(yōu)化途徑。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if we wa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ibrary's service abilit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ibrary resources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for library's service ability, we must firstly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library's service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ibrary. Therefore, the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modernization of library service 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
【Keywords】internet +; library; service ability; modernization
【中圖分類號】G250?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2-0115-02
1 引言
在我國現階段,要想實現圖書館的服務現代化,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首先就要充分應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發(fā)揮互聯網的作用與優(yōu)勢,以此來促進圖書館進一步實現均等化服務目標。雖然我國現階段的互聯網發(fā)展水平相對滯后,但其思維變革力量已經對當前圖書館的服務理念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在“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戰(zhàn),牢牢抓住新的發(fā)展機遇,從而實現圖書館在可持續(xù)發(fā)展過程中的轉型與升級。
2 “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價值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圖書館在“互聯網+”視域下,其服務能力現代化應該具備如下幾點特征,同時也是其具體價值的表現,其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能夠促進圖書館的開放融合,與外界的有效銜接。這一服務理念雖然是政府與企業(yè)提出的,但是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也十分適用于圖書館構建新的服務生態(tài)體系,并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以需求為工作導向的服務目標,從而通過開放互動以及共同發(fā)展的邏輯來營造良好的內外環(huán)境,并構建包容性較大,且協(xié)作性較強的生態(tài)圈。
第二,充分提高圖書館的跨界協(xié)同能力與資源共享能力??缃鐓f(xié)同主要來源于互聯網思維中的部分核心要素,例如,資源、服務以及跨界融合等各大平臺。同時,增強廣大用戶與圖書館管理員以及部分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協(xié)同合作,不僅有利于構建多元化協(xié)作體系,同時也能夠提升圖書館的資源共享能力,并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水平以及社會影響力與認可度。
第三,“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價值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圖書館的服務流程,提供線上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通過應用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新興模式,不僅可以對組織結構進行重建,對相關流程以及業(yè)務進行優(yōu)化,并通過便攜式途徑來提升圖書館線上服務水平,例如,移動平臺與掌上終端,從而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便捷普惠的現代化服務目標。
3 “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優(yōu)化途徑
3.1 開展需求調研,深度理解用戶
在“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不僅是服務的決策者與實施者,同時也是服務的制定者與宣傳者。在制定服務方案時,圖書館要對廣大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入分析與調研,并深層次地掌握用戶的真實需求,從而為服務計劃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對于公共圖書館的建設來說,要依據其所屬社區(qū)用戶的人口學特征來合理制定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的服務模式與供給計劃[1]。例如,對于外來人口數量相對較高的地區(qū),就要在政策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如文化的融合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對于人口老齡化程度較為嚴重的社區(qū),就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老年服務項目,以此來掌握廣大用戶的隱性需求,從而進一步提升圖書館服務的精準性與時效性。
3.2 實施營銷推廣,增強用戶體驗
科學高效的營銷手段與推廣活動,不僅能夠拉近圖書管理員與用戶之間的關系與服務距離,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改善用戶的綜合體驗??偟膩碚f,在營銷推廣方案的制定方面,要針對不同的用戶實施分類差異化策略,并通過微博以及微信平臺來對用戶的信息軌跡進行分析與采集,并進一步掌握用戶真實的動態(tài)需求,并有針對性地實施嵌入式營銷服務,營造上下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式的體驗環(huán)境[2]。例如,有聲讀物就可以有效地緩解用戶的視覺疲勞,增強用戶的真實體驗。
3.3 引導用戶參與,優(yōu)化考評機制
在圖書館發(fā)展的過程中,積極引入“互聯網+”思維不僅可以鼓勵廣大用戶積極參與到圖書館服務建設的過程當中,同時也有利于圖書館及時處理用戶提出的反饋意見,汲取更多合理的意見與建議。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求廣大讀者在參與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充分體現出先進理念,如“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同時也能夠激發(fā)社會力量的參與積極性,并在部分地區(qū)嘗試實行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3]。
其次,圖書館在提升服務能力的同時要充分尊重廣大用戶的人性化與個性化需求,并通過構建良好的互動關系來進一步解決信息不對稱情況,同時為了有效拓展溝通渠道,就要積極搭建移動互聯平臺,例如,開通微博與微信賬號,對網站頁面設計進行優(yōu)化,并設置專門供用戶之間進行交流的互動板塊。
最后,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并做好如下幾點工作:第一,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開展用戶座談會,對圖書館當前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討論,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第二,要在網絡上公開考評指標[4],積極主動地接受來自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第三,要對現有的激勵機制進行不斷完善,并積極鼓勵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學習與培訓,以此來增強其服務意識,提高其服務水平,并設置合理的榮譽制度,從而贏得社會的認可與支持。
3.4 構建開放生態(tài),促進協(xié)同發(fā)展
在互聯網視域下的思維模式不僅對各個行業(yè)的讀物服務模式進行了重建,同時也能夠通過互聯網找到各個行業(yè)之間的結合點。對于傳統(tǒng)的圖書館來說,其服務生態(tài)主要是依據不同行政區(qū)劃來開展輔助性服務工作。因此,其服務的內容、層次以及服務的途徑等一系列要素都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為此,圖書館要想構建多元化的開放式生態(tài)環(huán)境,就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yōu)勢,幫助圖書館在提升服務能力的過程中打破來自時間與空間的限制[5]。
其主要涵蓋如下三點:第一,在有限的范圍內盡可能對外開放館藏資源,以此來促進文獻信息資源的流動性,提升文獻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實現資源信息的共建與共享,與此同時,也要進一步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第二,對服務時間的分配方案進行合理優(yōu)化與調整[6]。例如,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利用錯峰政策,遵循廣大用戶的工作學習規(guī)律,并嘗試圖書館在夜間開放,提供夜間服務;第三,增強與相關利益者之間的溝通,合理構建相關利益者之間協(xié)調機制。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與信息的交流,跨界融合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的主流發(fā)展趨勢之一[7]。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各大圖書館與新媒體以及電商企業(yè)等組織體之間存在較大的合作意向與潛力,因此可以實現各組織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同時也是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治理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
4 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持續(xù)活躍,我國逐漸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意識,同時也影響著人們的閱讀方式。圖書館作為廣大讀者獲取知識信息的有效渠道之一,在圖書館建設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就要把廣大用戶的需求作為一切行動的切入點與出發(fā)點,并從多個角度來挖掘與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與行為,從而進一步提升圖書館的現代化服務能力,促進圖書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唐邦勤,王梅.“互聯網+”時代大學圖書館服務能力的提升與拓展[J].蘭臺世界,2016(12):84-86.
【2】李瑾,盛小平.我國圖書館職業(yè)服務能力研究綜述[J].圖書館,2017(7):67-72.
【3】黃小華,朱書陽,張同建.公共圖書館知識轉化對服務能力促進效應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8(2):33-38.
【4】羅楚曼.“互聯網+”視域下圖書館服務能力現代化探析[J].圖書館學刊,2016(5):76-78,84.
【5】黨海霞,吳海俠.基于新技術環(huán)境下智慧圖書館的構建模式[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7(8):36-39.
【6】邊國堯.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重構[J].圖書館學刊,2016(1):85-87.
【7】邱進友.眾創(chuàng)空間:圖書館未來空間設置的方向[J].圖書與情報,2015(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