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兵
(如東縣掘港高級中學,江蘇 如東)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為面臨著高考的考驗,面臨著決定人生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因此廣大高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取得更加優(yōu)異的成績,為了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進入高等學府接受進一步教育,大多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講解教學,對學生進行高強度的“題海式”訓練,唯恐自己的講解出現什么疏漏,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卻出現了一種不合理的現象,那就是教師的付出和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并不成正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沒有教師預想的那么高。其實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講授的教學方式早已經不適應當前教育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了,想要保證教育教學事業(yè)的更大發(fā)展,就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一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故事對于青少年來說具有無窮的魅力,盡管高中生已經在心理、思維等方面比較成熟,但是故事仍然對他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可以把學生吸引到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中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能夠積極開展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對教學內容實現深層的理解與把握,對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起到極大的提升和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基本算法語句的過程中,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述了一個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故事情境:光頭強購買了一批蘿卜,第一天吃了一半,又多吃了一個;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又多吃了一個;第三天……直到第十天,他發(fā)現蘿卜還剩一個。你能算出光頭強購買了多少個蘿卜嗎?學生的學習興趣被這個故事完全激發(fā)出來,并開始了逆向推理:第十天剩一個蘿卜,那么第九天就應該是(1+1)×2=4個,那么第八天就應該是(4+1)×2=10個……以此類推,最終得出第一天的蘿卜個數。這時候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樣循環(huán)往復的計算是不是很麻煩?那么有沒有更加簡便的方法呢?依此導入新內容的學習。這種故事情境給了學生更大的興趣激發(fā),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數學當中的很多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夠廣泛應用。因此在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法開展教學,把學生引入生活的特定環(huán)境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還能強化學生的生活技能,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與感悟。例如在學習概率的過程中,可以針對當前人們熱衷于購買彩票的行為,針對人們妄想一夜暴富的心態(tài),甚至部分高中生也存在這種心理的情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中獎概率的計算,以雙色球為例,需要完全猜中7個數字才可以獲得最高獎金500萬元,而每一次7個數字的排列組合,共有107種,也就是說每次中獎的概率為1/107,如果總是把希望寄托在買彩票中獎上,那種幾率無異于天上掉餡餅了。通過這種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概率的興趣,更讓學生對概率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買彩票中獎只是一種消遣,絕對不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彩票上,自己勤勤懇懇奮斗才是正途的道理。
高中數學教學中有大量內容是需要學生進行探究與實踐的,使用實踐的方法開展教學,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升的同時獲得實踐技能的提高,保證學生理論實踐一體化發(fā)展。例如在學習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用筆把一本書支起并保持穩(wěn)定,看看幾只筆可以輕松做到。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三支筆可以輕松支起一本書。這時教師再讓學生把三支筆排成一條直線,看看能否輕松支起一本書,學生發(fā)現那樣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可以歸納出公理:“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蓖ㄟ^這種實踐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究,不僅學習興趣高漲,而且實現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同步開展,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針對高中數學知識趣味性較低、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特點,教師一定要把教學同學生的趣味點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形式的、更加靈動的教學情境,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提高,實現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顯著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