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萌歌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人際因素導致的溝通障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溝通雙方由于自身的原因,引起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產(chǎn)生的障礙。首先,語言、習俗的差異造成溝通障礙。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有不同的方言和習俗,習俗、方言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會造成溝通雙方彼此不能互相理解,造成溝通障礙。其次,溝通雙方不同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也會造成溝通障礙。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溝通雙方由于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歧義和誤會,溝通的一方不能有效地接收另一方發(fā)送的溝通信號,造成溝通信息的流失和脫節(jié)。最后,溝通雙方的情緒障礙造成溝通障礙。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溝通雙方有時會出現(xiàn)情緒問題,當溝通雙方彼此不滿、敵視時,溝通難以為繼,溝通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結構因素造成的溝通障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溝通雙方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而造成的溝通障礙。首先,信息上下溝通造成的溝通障礙。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溝通雙方在溝通中所處的地位一般情況下是不平等的,信息往往由地位高的一方向地位低的一方流動,地位高的一方在對地位低的一方溝通信息時,有時會出現(xiàn)“一言堂”現(xiàn)象,造成溝通的障礙。其次,信息平行溝通造成的溝通障礙。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溝通雙方地位平等,彼此不能使對方信服自己,溝通一方發(fā)出的溝通信號受到另一方的懷疑、無視,造成溝通障礙。
技術因素產(chǎn)生的溝通障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所使用的技術、方法和手段,影響了溝通的有效性。首先,非語言表達也會產(chǎn)生歧義。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溝通的媒介除了經(jīng)常使用的語言外,還包括一系列的非語言表達,非語言表達主要通過面部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發(fā)送信號,溝通信息,非語言表達有時能夠幫助人們準確、快速地理解溝通信息,但有時也會因為溝通雙方文化的差異、理解能力等的不同造成歧義,產(chǎn)生溝通障礙。其次,網(wǎng)絡技術便利了溝通也阻礙了溝通。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網(wǎng)絡在人們?nèi)粘I钪邪l(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wǎng)絡技術的運用給溝通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但是在網(wǎng)絡生活中人們越來越多地用網(wǎng)絡溝通代替面對面溝通,利用網(wǎng)絡上的文字、符號傳遞溝通信息,文字、符號沒有情緒,不能達到面對面的溝通所達到的效果,經(jīng)常給溝通帶來障礙。
教育對象的復雜性主要是指教育對象思想的復雜性。首先,教育對象思想的多樣性。每個人所處背景、生活環(huán)境等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對象也是如此,教育對象思想的多樣性要求教育者在與教育對象進行溝通交流時,要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加大了教育者教育工作的難度。其次,教育對象思想的多變性。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主要是在校大學生,大學生群體普遍缺乏意志力和判斷力,思想不堅定,容易出現(xiàn)反復,不能辯證地看待社會上各種流行的價值觀念,給溝通造成困難。
首先是復雜的國內(nèi)環(huán)境。中國當前的國情決定了要首先進行經(jīng)濟建設,在推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同時要發(fā)揮市場的作用,但是在市場的作用下出現(xiàn)了經(jīng)濟利益高于一切、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負面思潮,產(chǎn)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障礙。其次是復雜的國際形勢。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發(fā)展,發(fā)達國家通過輸出文化產(chǎn)品,向發(fā)展中國家滲透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腐蝕了發(fā)展中國家的文化根基,對發(fā)展中國家人們的思想、價值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
教育媒介有傳統(tǒng)媒介和現(xiàn)代媒介之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過程中,現(xiàn)代媒介逐漸受到青睞和追捧,教育媒介的復雜性主要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媒介的復雜性上,主要體現(xiàn)在網(wǎng)絡的復雜性上。首先,網(wǎng)絡具有虛擬性。由于網(wǎng)絡的虛擬性,網(wǎng)絡上各種信息良莠不齊,真?zhèn)尾环?,網(wǎng)民跟風嚴重,受教育者心理、思想上不成熟,分辨信息的能力弱,容易受到誘惑,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的效果。其次,網(wǎng)絡具有不可控性。網(wǎng)絡是由數(shù)以憶計的節(jié)點組成,每時每刻都產(chǎn)生數(shù)不清的信息,網(wǎng)絡的管理工作難度巨大,政府及有關部門難以肅清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傳送、輸導,網(wǎng)絡的不可控性給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帶來了挑戰(zhàn)與 困難。
自我溝通能力是指自己對自己進行溝通的能力。首先,提高教育者的自我溝通能力。第一,教育者要提高自我認知能力。教育者要對自身有明確的定位,準確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在溝通過程中,審視自身,改正自身的不足和失誤。第二,教育者要注重自我提升。教育者作為溝通的一方,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識,對信息進行梳理,提煉,才能夠?qū)逃龑ο筇岢龅膯栴}進行全面的解答,既為教育對象答疑解惑,又通過與教育對象的溝通激發(fā)靈感,深入思考,提高溝通的有效性。其次,提高教育對象的自我溝通能力。第一,教育對象要注重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教育對象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性,影響了溝通信息的傳遞和吸收,教育對象要經(jīng)常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有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教育對象才能夠認識自身存在的不足,為改正錯誤提供前提。第二,教育對象要直面自身的不足,認真改正。教育對象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認識到自身存在著不足,同時,教育對象要正視問題,重視問題,勇敢地直面問題,認真解決問題,改正自身原有的錯誤思想,給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信息讓位。
雙向溝通是一種互動性溝通,溝通雙方都承擔著信息傳遞與接收的任務。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溝通是單向的“灌輸式”溝通,受教育者被動地接受信息,成為教育者思想的附庸,教育者傳遞溝通信息也是應付了事,沒有正真地達到溝通的效果。雙向溝通模式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克服了灌輸式溝通的弊端,增強了溝通效果。構建雙向溝通模式首先要培育良好的溝通氛圍,要培育開明、民主的溝通氛圍,受教育者只有在這樣的溝通氛圍中才能勇敢表達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張,促進溝通。構建雙向溝通模式其次要鼓勵受教育者敢于質(zhì)疑,受教育者只有敢于提出質(zhì)疑,才能在對話中、討論中深化理解,增進知識,提高溝通的有效性。
非正式溝通是指沒有通過正式機制、正式程序而建立的溝通,是未經(jīng)計劃就進行的一種溝通,是與正式溝通相區(qū)別的一種溝通形式。在正式溝通中,溝通雙方謹言慎行,反而使溝通流于形式,非正式溝通具有靈活性,隨意性,往往會有出其不意的溝通效果,因此,要重視非正式溝通。拓寬非正式溝通的途徑可以從以下兩點做起。首先,舉辦非正式的聚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過舉辦非正式的私人聚會,如組織一些雙方都有參加的野餐活動、聯(lián)歡晚會等,使溝通雙方在良好的溝通環(huán)境下,放松戒備,互相寒暄,甚至出現(xiàn)熱烈交談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良好的溝通效果。其次,創(chuàng)造網(wǎng)絡聯(lián)系。網(wǎng)絡通訊是一種不同于書信、電子郵件的一種更加非正式的溝通方式,通過QQ、微信、微博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建立了一種非正式的溝通關系,通過網(wǎng)絡平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隨時都能夠進行溝通,提高溝通效果。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除了存在語言溝通,還存在非語言溝通,非語言溝通也具有良好的溝通效果,在某些場合,非語言溝通比語言溝通更為有效,非語言溝通主要通過眼神、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傳達信息,在無聲的表達中實現(xiàn)良好的溝通。首先,重視非語言的表達。非語言表達是語言表達的一種重要的補充,非語言表達,比如點頭代表滿意,搖頭代表不滿意等,可以不使用語言也能使對方能夠快速理解自己的意圖和目的,提高了溝通效率,增強了溝通效果。其次,重視觀察非語言表達。溝通雙方,一方發(fā)出了非語言的信號,另一方忽視觀察非語言表達,就會造成溝通信息的流失,就如同溝通一方發(fā)出了語言信息,另一方卻沒有聽到一樣,因此,重視非語言的表達與重視觀察非語言表達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地運用非語言溝通,達到語言溝通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注釋:
羅海英: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雙向溝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9).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克里斯·羅巴克,任光艷譯.有效溝通[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3]楊國欣主編.思想政治教育溝通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2.
[4]邱偉光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羅洪鐵,董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周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幾人溝通障礙的分析與對策[J].江蘇大學學報,2002(3).
[7]王瓊.從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zhì)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復雜性[J].青年教育,2006 (1).
[8]羅海英.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雙向溝通[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09).
[9]章志光,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