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柱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寶昌第一中學,內蒙古 錫林郭勒盟)
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出行更加息息相關。同時,地理學科作為一門開放性很強的學科,極具靈活性,需要教師和學生注重積累生活經驗,對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另外,高中地理知識點比較多,也比較分散,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吃力。為此,教師要根據高中地理學科特點及學生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通過生活化教學來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我們可以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動高效的課堂離不開精彩的課前導入。所以,在高中地理課起始,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為了能很自然地將生活化教學有效地融入地理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事物或場景入手,問學生一些與生活相關,又涉及地理知識的問題。比如有關“天氣”的話題,如我們常見的下雨天。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下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還有民間人們常說的‘一場春雨一場曖,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諺語,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這都與我們所學的‘冷鋒、暖鋒、冷暖鋒,等地理知識有著緊密聯系?!苯處熗ㄟ^運用生活中學生常見的自然現象,以體驗總結作為學習導入,不僅使抽象的地理知識生活化,還使得地理課堂更加貼近生活實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大部分人都會對與自己相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地理學科的學習也是一樣。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他們熟悉的地理特點入手。如,從讓學生考察當地的地理特點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比如內蒙古。說到內蒙古,大家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廣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肥碩的牛羊還有獨具特色的蒙古包。所有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事物,成為一個地區(qū)的代表和象征。學生作為本地人,自然會對自己生活的地方充滿求知欲和探索的興趣。所以,教師要借機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搜集資料,了解當地所處的地理位置、環(huán)境、氣候、土壤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學會主動學習。同時,由此及彼,引導學生了解其他省市區(qū)域的地理特點,它們分別有什么特色,存在什么相似與不同之處。通過聯系、對比,總結學習方法,掌握地理知識。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變化,課程改革也開展得如火如荼,素質教育更是逐步深入教師和學生心中。越來越多的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熱點事件也被巧妙地與教材中的某些知識點有機結合在一起,成為歷年高考中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點考查的內容。所以,作為教師,除了要有對社會熱點事件的關注、關心之外,更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思考力,善于捕捉到這些事件與地理學科特點之間的關聯點,建立起“生活地理”的課堂教育觀念,從而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比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7年九寨溝地震。在痛心之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地震帶及板塊構造學說對這些自然災害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還可以對當地的地形、氣候等進行分析,另外,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一些防震知識的宣傳,減少學生的恐慌,同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自我防護方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
如今的教師和學生都處于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中,在這樣社會中,教育現代化的實現完全成為可能。教育的現代化,不僅是社會發(fā)展變化的需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多彩,一些幻燈片、PPT,集圖片、聲音、色彩、動畫等眾多現代化教學優(yōu)勢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從不同層面上滿足了教學需求,深受學生喜愛。這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對陳舊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科學的改進,不僅使單調枯燥的課堂充滿了生機活力,使一些抽象地理知識的學習變得形象具體,而且使課堂與學生實際的社會生活相接軌,使學生能在課堂外享受信息技術現代化帶來的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能在課堂上用更具現代化、創(chuàng)新性、開拓性的思維模式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不得不說,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對學生學習思維模式的生成和改變有著巨大的影響。
地理學科是主要研究地理環(huán)境、人類生產及人們社會活動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相一致。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不僅使地理知識的學習更加貼近生活,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將所學地理知識融入實際生活當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最高目的。生活化教學在地理課堂上的運用,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地在教與學實踐中摸索完善,以期取得最佳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