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叔萍 周 娟
(武威市第十五中學,甘肅 武威)
在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改革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喪失了主動選擇權,主要時間都是被除語文以外大量的科內作業(yè)所占據(jù),看書閱讀的時間遠遠達不到標準,語文閱讀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沒有像做其他答科目試題一樣做過就會的效果,這必然會使很多學生對語文有所倦怠。再加上高中階段突出的題海戰(zhàn)術,只重視答題訓練的技巧,忽視了閱讀能力的提高,這就使語文閱讀陷入了僵局。這一系列問題制約了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效率和興趣,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不斷完善自我,在教學中探索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尋找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的捷徑。
高中語文閱讀重在“讀”,多閱讀,閱讀量大了大腦中的信息量就大了。讀書也講技巧,有些文章或段落需要精讀,有些文章需要略讀、粗讀。對于無關緊要的段落就要快速閱讀,了解大概意思,用眼掃讀,對于重點內容、文章之精華部分就需要細心地去理解深意。總的來說是需要最優(yōu)化的閱讀技巧,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達到最高的效率。比如,在高中教材中《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先讓學生略讀全文,勾畫出疑難字、詞、句,對文章的意境有個大致的了解,解決了疑難問題后再精讀全文,深入理解全文大意,對文章里面精彩之處要細嚼慢咽,把心思放到文章的意境之中,讓每個學生都對文章的喜怒哀樂都有所感抒,總結出讀后感,對文章有身臨其境的感觸。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要針對每個不同的文章去引導學生去閱讀,形成一種對癥下藥的閱讀習慣,學會閱讀技巧,什么樣的文章要了解什么樣的問題,什么樣的文章要總結什么知識點及重點,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每個學生自身去閱讀體會,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閱讀后要有獨立的思想,把閱讀的效率提高。
在閱讀中,閱讀技巧喻是最為重要的。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學習新的方法,自我創(chuàng)新研究新的閱讀教學技巧,總結出實用有效的閱讀技巧并教給學生。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自我啟發(fā),在閱讀中尋求適合自我閱讀學習的方法。閱讀的技巧都源于閱讀的自我感知及靈感,在閱讀中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探索出的新方法、技巧要用筆記記錄下來,便于日后推敲應用。教師主要是在學生閱讀中起引導和點化作用,閱讀的感觸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靈活的思考過程,有時候沒有一個固定的參考答案,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之前要告知學生閱讀過程中要留意什么,尋找什么問題,要不然的話學生讀完課文,只記下了課文的意境再什么都沒發(fā)現(xiàn),這就會使學生喪失閱讀興趣。這樣一來,在閱讀中所花費的時間都是有效時間。如果日常訓練多了就在考試中就會有效率的答題答卷。長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探求閱讀技巧也會有很好的作用。
閱讀需要學生自發(fā)地去發(fā)揮能動作用,搜尋閱讀資料,將課內和課外閱讀相結合。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很多專家精選而來,這些文章都是可以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經(jīng)典章節(jié),在高中語文人教版中有一些著名篇章都表達的是積極、向上、樂觀的態(tài)度,懷有博大胸懷面對生活的思想,給人一種精神振奮、自立自強的豪邁壯志,引導人們向正能量的方向去發(fā)展。要善于用心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全身心投入意境,才能感受作者所表達的豐富情懷,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將文章的思想價值應用到個人的生活學習中,激發(fā)學習的動力。
語文閱讀教學要把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結合起來,多接觸課外資料才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對教材的學習理解才會有幫助。只有通過課外閱讀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到歷史人物,學到對人物事物的描寫方法及一些用詞方法,在以后的閱讀中更容易理解文章主旨,深層次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益處。
閱讀教學重在把握整體,一切詞句的理解都要結合具體的語境,離開整體,詞語、句子的理解就失去了意義。結合一篇篇課文中具體的例子深入淺出地說明道理,教師閱讀教學中要旁征博引,一段段經(jīng)典信手拈來,才能讓學生敬佩,進而對教師所講的知識熟知。學生在閱讀中經(jīng)常會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這就是學生沒有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文章的語境,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把不理解的句、段聯(lián)系到一起就會容易理解。
閱讀教學承擔著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來看,閱讀能力的考查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都有著這樣的共識:閱讀教學搞得越好,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越好,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也就會越高。因為閱讀搞好了,語感、詞匯量、知識面和思維能力等也都會隨之進步。閱讀能力的提高不僅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目的,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自然也就成了語文學習的“重頭戲”。一位成熟的高中語文教師就應該從始而終地把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努力培養(yǎng)學生各項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