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行走日記”的實踐與研究,對我們而言還是一個新的起點。如何長期確保兒童有日記寫作的時間,如何讓兒童得到更為科學適切的指導與評價……這些都是兒童“行走日記”項目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真正讓日記成為兒童終身的學習習慣、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一、兒童“行走日記”重在行動
兒童“行走日記”重在行動,貴在實踐。有些兒童反映沒有時間寫,因為作業(yè)負擔重,就不能靜下心來盡情地寫。我們要處理好日記與其他作業(yè)的關系。先從語文回家作業(yè)改革入手。實驗班嘗試課外閱讀和日記兩項作業(yè)。我們就要抓緊課堂四十分鐘,語文基本知識在課堂上掌握,基本技能在課堂上訓練,每節(jié)課安排十分鐘完成作業(yè),爭取高質(zhì)量完成作業(yè),不把作業(yè)留到課外。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研究學生,關注學情,把科研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結(jié)合起來,把日記研究和平時的德育活動、課堂學習等結(jié)合起來,讓日記成為學生真正需要的能從容完成的學習項目,記錄每天的真實生活,努力成為自發(fā)自覺的生活習慣。
作為校本課程,我們把日記寫作列入課表,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參與日記實驗。如果我們國家在課程頂層設計中增加寫作的時間和頻率,那么會更有利學生養(yǎng)成日記的習慣,提高日記寫作的能力。
二、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要求太高
“學生的作品很丑?!碑斘覀兂h在全班試行日記實驗時,有老師感覺很為難。這就意味著老師的觀念要轉(zhuǎn)變,老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觀念要改變。那么我們怎樣為學生習作能力評價提供清晰的準繩,讓習作能力評價不超標、不逾矩,使習作評價有度呢?
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參考吳忠豪教授主編的《小學語文教學內(nèi)容指要——寫話·習作》,結(jié)合各年段特點,嘗試制定出各年級的寫作能力目標:
一年級:練習寫句基本功,培養(yǎng)寫話興趣。能寫自己想說的話,以說、寫一句完整通順的句子為主要指向。建立句子概念,能表達“結(jié)構(gòu)完整、用詞適宜、標點正確”的句子,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句。
二年級:練習寫“句組”的能力,對寫話有興趣。能通順、連貫地寫幾句話,根據(jù)自己生活中的見聞、觀察到的事物,能用幾句話把一個意思寫清楚,做到意思完整、語意集中、語序合理。選擇介于“一句話”和“一段話”中間的言語表達單位“句組”作為二年級寫話能力訓練的落點,既是對一年級“說寫完整句”的承接,又為三年級寫好一段話做好準備。
三年級:練習寫一段話,初步培養(yǎng)“構(gòu)段”的能力,重在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做到順序合理、連接自然。“寫清楚”,包含兩個方面內(nèi)容:一是整段話的語言表述,“語句意思清楚,語意集中明確,詞語和標點使用正確”;二是整段話的語序合理,句子之間不重復,句組和句組之間語意連貫、銜接自然。嘗試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
四年級:練習完整、具體地寫一件事。能抓住特點具體、有條理地寫一個人、一樣事物、一處景物。有主動運用積累的語言材料的意識。學習運用修改符號修改作文。初步形成篇章架構(gòu)能力,包括內(nèi)容完整,能分段表達,有題目、開頭和結(jié)尾幾個方面。
五年級:練習具體、有條理地寫一件事情、—次活動、一個人或一處景物,寫出特點。能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習作。以習作能力培養(yǎng)為主旨,習作的關鍵是借助一定的寫作方法,根據(jù)表達的需要選用材料、架構(gòu)表達思路,能表達真情實感。
六年級:練習有條理地寫一件事情、一次活動、一個人、一處景物或事物。內(nèi)涵具體,感情真實。初步具備主題化表達的能力,能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對材料組織、遣詞造句、篇章布局等進行有意圖的安排,學習編寫習作提綱,學寫調(diào)查報告。六年級各項能力訓練此前已有所涉獵,重在強化鞏固和綜合性訓練提升。
加上兒童“行走日記”的一些特點,如字數(shù)不限,內(nèi)容不限,形式不限,老師在點評時多一把欣賞的尺子,就會多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
再者,老師們也需要認識到:很多有名的實驗一開始都是在普通兒童身上進行。如蒙氏教學法,只招收那些“普通的、貧寒的”兒童,幾年后,心智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被培養(yǎng)成了一個個聰明自信、有教養(yǎng)、生機勃勃的少年英才。孩子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雖然在短時期內(nèi)不易察覺成果,但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fā)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nèi)在心智的成長”。優(yōu)秀的孩子需要日記實驗的滋養(yǎng),普通的、后進的孩子更需要參與實驗,在實驗中成長。當他們的作品不那么丑了,有一點點亮點了,直至比較像樣了,可能追不上優(yōu)秀的孩子,但對他們來說,成長比作品的完美更重要。另外,如何看待日記中的錯別字、日記中的網(wǎng)絡用語、日記中的臟話等問題,都需要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時代的前端對這些問題做出新的理解和判斷,嘗試新的教學策略。
三、日記教學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學科日記的挑戰(zhàn)
在國外,寫作是當作第一技能來學習,也就是說各門學科的老師都有責任為孩子推薦相關的閱讀書目,寫相應的學科論文、調(diào)查報告……所有老師參與進來,作文教學不再是語文教師的專利。而目前我們的寫作依然是語文教師的重要功課,打開學科壁壘,任重而道遠。
就目前而言,學生每天的生活當中,所見所聞、所學所作、所思所感大都是與各個學科學習密切相關的,所以只要稍加引導,學科的內(nèi)容就能及時成為真實的日記。各個學科動起來,學生日記寫作的頻率增加,多角度、多層次的訓練讓學生應需而說、應需而寫,并隨著各個學科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學科日記也自然越來越全面,日記質(zhì)量也越來越提升。但由于學科日記需要語文老師全面了解各個學科,也需要各個學科的老師積極配合支持,所以無論從認識到位上還是從知識儲備上,都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嘗試利用課題研究,成立課題先導組,讓一部分感興趣的其他學科的老師一起來參與實驗。
(二)“行走日記”與兒童優(yōu)勢性格的養(yǎng)成
科學家們將24種性格優(yōu)點分為6項核心長處,而培養(yǎng)這24種性格優(yōu)點就是獲得核心長處的途徑。他們認為,每個個體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運用與生俱來的一系列優(yōu)點,將會最大限度地促進個體的參與感與意義感。具體分類如下:
長處之一:智慧與知識(1.創(chuàng)造力;2.好奇心;3.開放性思維;4.好學;5.洞察力)
長處之二:勇氣(6.勇敢;7.毅力;8.正直;9.熱情)
長處之三:仁慈(10.愛與被愛的能力;11.善良;12.社交能力)
長處之四:公正(13合作;14.公平;15領導力)
長處之五:節(jié)制(16.寬恕;17.謙遜;18.謹慎;19.自我調(diào)節(jié))
長處之六:自我超越(20.對美和卓越的欣賞;21.感激;22.希望;23.幽默;24.信仰)
無疑,兒童“行走日記”能讓兒童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勢性格,逐漸養(yǎng)成核心長處,最終提升學生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何在研究培養(yǎng)學生表達品質(zhì)的同時,關注兒童的心靈成長,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