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體現(xiàn),是學生開啟古代文化瑰寶的鑰匙。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注重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但可以讓學生掌握古詩詞知識,還能有效地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促進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不太關(guān)注古詩詞,導致學生的鑒賞能力不能有效提高,甚至是學生面對一首宋詞都不能正確地理解詞的意思,鑒賞就更不必說了。下面我們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水平,提出一些粗淺的建議。
一、反復吟誦。品味古詩詞的意境美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婇喿x在古詩詞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學生要想有效的提升自身的賞析、品鑒能力,反復的吟誦是最高效的途徑。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還能在反復的吟誦中,讓學生自學的體會古詩詞的意境美,品味古詩詞的韻味。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的閱讀,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從內(nèi)心進行古詩詞的朗讀,一定能有不少的收獲。比如進行《登岳陽樓》教學的時候,學生在初次閱讀“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詩的時候,不會有很深的體會,只能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認為詩人對洞庭湖進行了描寫;當學生繼續(xù)閱讀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詩人遣詞造句的藝術(shù),簡單的幾個字,就把洞庭湖的景色描寫的波瀾壯闊,令人無限遐想;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就可以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詩中體會作者的感情,通過“昔聞”與“今上”拓展了詩詞的空間,表面上寫早就聽聞洞庭的美景,今天終于看到了的喜悅心情,實際是在抒發(fā)自己早年的報負還沒實現(xiàn)的心情,虛實結(jié)合,用敘述的手法將詩寫的波瀾壯闊。因此,反復的閱讀是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置身詩中。進行深入思考
古詩詞一般都和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或是心情有關(guān),在進行古詩詞鑒賞的時候,如果僅從字面意思進行理解的話,就很難明白詩人寄托在詩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給學生營造一些與古詩詞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置身詩中,和詩人進行換位思考,這樣學生在對古詩詞進行鑒賞時,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詩中作者的情感了,效果要比學生從字面意思進行理解也更容易、更透徹。比如在進行《春望》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學生鋪墊一下“安史之亂”的背景,讓學生在歷史的氛圍中進行詩的理解。學生在讀“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時候就能置身其中,感受到“安史之亂”對唐朝社會經(jīng)濟的破壞,理解杜甫心懷天下的心情,通過“破”和“深”由遠及近的描繪出戰(zhàn)后的破敗景象,感受到詩人觸景生情,更加思念親人的思想,深刻的體會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钡暮x。
三、善于捕捉古詩詞的關(guān)鍵點。解讀古詩詞
古詩詞都有一些關(guān)鍵的字詞,這些不僅可以點明古詩詞的主題,還能顯示出古詩詞的情感,是古詩詞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古詩詞鑒賞的時候,善于抓住其中的關(guān)鍵點。
1.看標題
標題一般都是古詩詞的主題,可以將古詩詞要寫的大致內(nèi)容描繪出來,讓人一目了然。比如《錢塘湖春行》,一看標題,學生就可以大概地猜出這是一首描寫錢塘湖春季景色的詩。再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題目就可以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在雪中送友人回京的情景躍然紙上。類似的還有《游山西村》《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等。
2.看作者
一般古詩詞的作者都是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古詩詞中,運用優(yōu)美的古詩詞來表達作者的情緒、對事物的看法、自己的報負等等,正所謂“文如其人”就是這個意思。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進行鑒賞的時候,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所處的環(huán)境、寫作風格等內(nèi)容,這樣鑒賞起來就比較深入,也比較有效。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前期生活安逸,一派歌舞升平,所作詩詞大多用情真摯、形象生動,常常是“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這種歡快的風格,而亡國后,到了宋朝,卻多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钡奈?嘀?。
3.看詩派
古詩詞按照其風格可以分為不同的流派,比如:婉約派、豪放派、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派、現(xiàn)實派等,不同的派別有著不同的風格和意境,比如邊塞詩派一般都是描寫邊關(guān)的軍旅生活和荒涼景象,田園派則是一些田園安靜、舒適的生活景象等等。讓學生通過詩派來進行古詩詞的鑒賞,可以有更明確的方向,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總之,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讓學生將這種傳統(tǒng)文化繼續(xù)傳承、發(fā)揚下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