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順
新頒《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由此可見,新課標將寫作課程定位在認識社會、自然、人生和自我成長及“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高度”,體現(xiàn)著發(fā)展學生健康個性、形成學生健全人格,促其向社會人轉化的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的。欲造就一代新人,必刷新一代文風,引導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勢在必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弄清“個性”和“寫出自己的個性”的關系
“個性”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的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受社會生活條件制約而形成的獨特而穩(wěn)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動力性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總和?!眰€性本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一個人內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氣質。從教育角度講,個性是指一個人先天遺傳和后天在一定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個體綜合特征,是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獨特之處。個性是為我所有的,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這一個”。完善“這一個”,就是個性展示的基礎?!皩懗鲎约旱膫€性”,按教材的說法就是,“學生能自主地寫作,寫真實的文章,寫出的文章有所創(chuàng)新”。其基本內涵就是“自主”“真實”“創(chuàng)新”。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文章是人格的外化,因此“寫出自己的個性”也就是寫出“真我的風采”“寫出真實的感受”“寫出真實的生活”,其實就是讓學生寫自己,按生活的自然真實來寫,依自己的個性、視角、情感、立場的不同,書寫真我的性靈。
二、探究學生作文“千篇一律”的原因
長期以來,由于作文教學僵化固定的教學模式,加之中國重共性誅個性的傳統(tǒng)文化和因循守舊、盲目順隨、中庸調和的心理影響,導致了“假話、空話、套話”的不良文風盛行,內容空洞、形式僵化、重視技巧的模式文泛濫。學生不敢講真話,不敢訴真情,不敢思考,不敢懷疑,不敢我手寫我口,不敢書寫自己的性靈,沒有表現(xiàn)自我個性的自由空間。這樣的寫作,迷失自我、喪失個性、根本沒有創(chuàng)造的樂趣。寫作不再是自我成長的需要,表情達意的工具、展示自我個性的平臺,而成為一種毫無意趣的機械操練,一種缺乏沖動而不得不完成的沉重負擔。作文教學不但起不到育人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學生的個性,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這與高考作文要求“自主”“真實”“創(chuàng)新”的原則背道而馳。
三、明確“寫出自己的個性”的創(chuàng)作要求
“寫出自己的個性”的基本內涵就是“自主”“真實”“創(chuàng)新”。所謂“自主”,就是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不受外部的干擾,敞開心扉,書寫性靈,以強烈的“自我意識”,表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寫“我”的觀察,“我”的發(fā)現(xiàn),“我”的感受,“我”的思想,“我”的情感等等,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口”,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無拘無束地歌唱生活。所謂“真實”,就是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看法,用質樸自然的風格、毫不矯情的情感去感染人、打動人,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當然,藝術的虛構和想象也要符合生活的真實。這種文風會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讓他們學會做一個誠實的人。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要大膽質疑,敢于突破條條框框,獨立思考,發(fā)表獨到見解;就是靈活運用各種表現(xiàn)形式,具有新的風格。比如別出心裁的開頭、結尾,形式整齊的段首排比,與眾不同的敘述角度,成功獨到的細節(jié)描寫,標新立異的抒情方式等。
四、把握個性化寫作的三個“著力點”
寫作實踐告訴我們,要想寫出有個性的作文,從操作方法上來說,要有個性化的思維、個性化的選材和謀篇布局、個性化的語言等。因此,作文要想做到“自主”“真實”“創(chuàng)新”,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一要注重個性化的思想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看問題的角度要獨特、深刻、新穎,寫作應浪漫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應鼓勵學生在寫作中進一步解放思想、,讓他們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盡情地表現(xiàn)出來。要通過突破常規(guī)、尋求變異、伸展擴散、多角度思考,逐漸喚起他們的個性意識,激發(fā)他們的個性追求,形成他們的個性品質。只有在思維上開放,學生才會沖破習慣思維,才會閃現(xiàn)思維的智慧之光;只有在內容上開放,學生才敢書寫對生活的真切感受,才能大膽構思,不拘一格作文。二要注重個性化的選材、巧妙的構思和多樣化的寫作手段的運用。要從選材構思、結構安排、過渡照應、語言表達到標點符號等各方面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這要教師結合范文和閱讀教學進行系統(tǒng)的有序訓練。三要注重形成個性化的語言。首先要求語言通順流暢,即要求文章語言規(guī)范、準確、連貫;再次要求語言“有文采”,即要求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最后要學會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既可以使文句加強表現(xiàn)力,又可以深刻地表達作者的思想,引起讀者的共鳴。把握好個性化寫作的這三個“著力點”,就可以引導學生逐漸掌握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技巧,就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提升他們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
個性化寫作是新課程對學生寫作的基本要求,其基本內涵是“自主”“真實”“創(chuàng)新”。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個性作文的一般規(guī)律,要始終如一地提倡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的文字在筆底生花,讓他們的思想在生活中綻放,讓他們鮮明的個性得以自由張揚,讓他們的心靈得以縱橫馳騁。讓學生走出“千人一面、萬口一詞”的藩籬,才能使其作品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多姿多彩的風格,在寫作中展現(xiàn)自我、放飛心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