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 熊燕
圍繞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高考語文閱讀試題越來越向綜合性發(fā)展,其不僅體現(xiàn)出對深重基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更體現(xiàn)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高度融合,反映了語文閱讀必須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指標性目標。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特別是高一語文閱讀教學就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一方面是因為語文閱讀在高考要求與中考要求中有明顯區(qū)別,高考更突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運用;另一方面是因為從初中向高中發(fā)展中,語文閱讀教學更需要學生轉變思維與觀念,開啟自主學習與自覺學習的模式,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的引導顯得更為重要。為此,筆者認為要立足于高考閱讀考查要求,從三維目標、學習方式、成長性能力等三方面來加強對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索。
一、立足課程標準。在三個維度目標下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三個維度的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既是對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更是對閱讀教學的具體指向。眾所周知,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其反映不是單一性的能力要求,而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運用與發(fā)揮。換言之,即三維目標在閱讀考查中的檢測與考查。因此,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深入研究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教學目標與要求,在三維目標下培養(yǎng)學生閱讀綜合能力,不僅僅是課標要求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落實,而且還是從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應對高考的閱讀綜合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最關鍵、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以人教版必修高中語文第二冊的《荷塘月色》為例,作為散文文本的范例,無論是文學知識與表達方式,其所體現(xiàn)出的不止是知識與能力問題,通過遷移與轉化,更能形成鑒賞的方法,而其體現(xiàn)的內外雙層意蘊,即其顯暗雙線的走向,又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體現(xiàn)。在這一課文的閱讀教學中,要把三維目標與學閱讀綜合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就是把作者的感悟與學生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把作者對前途的迷茫與學生高考壓力的學業(yè)迷茫聯(lián)系起來,學生就容易產生共鳴,并會將作者寫作背景、情感變化、寫作手法、欣賞角度等學習要素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形成個性化的語文閱讀綜合能力,為深重解決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運用文學評價與分析方法,引導學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
在高中階段,無論是從學生的心智發(fā)展角度,還是從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語文教學都應當“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語文閱讀教學更應如此。這主要是因為高中生逐步從青春期向成年人過渡,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單一性向全面性轉變。因此在高考各學科中綜合能力的運用都非常普遍,甚至交叉學科知識的交互使用也時有出現(xiàn)。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要運用一定的文學鑒賞與評價方法,通過課堂閱讀教學逐步引導學生走向具有個性特征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文本細讀法、心理分析法等,語文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鑒賞的運用,有的放矢地傳授給學生,并引導其形成個性化閱讀方式。
以人教版必修高中語文第二冊的《氓》為例,由于時代久遠,很多翻譯并不是唯一的,如“蚩蚩”就可以做雙重的解釋:一為笑嘻嘻的樣子;一為憨厚、老實的樣子。不管是哪一個解釋,只有通過文本的全面解讀,才能更好地確定哪種意思更忠實于原文。這就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對課文進行有效解讀,教師反而可以退居幕后做發(fā)問者。而問題的提出就要考慮到文學方法的運用了。如“氓”的前后變化原因何在?這樣的問題提出,其本質是指向了閱讀教學的兩個核心問題:即“氓”的形象及作者對“氓”的情感變化。這不僅反映出教師備課的充分性,更是教師把文本細讀滲透到閱讀教學中去,把貫穿全文的關鍵性問題與閱讀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轉變都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三、結合高考閱讀考查要求,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成長性能力
筆者觀察到這樣的一個現(xiàn)象:近年來,高考閱讀考查的參考答案越來越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即閱讀檢測與考查更多側重于多元化發(fā)展與包容性。這表現(xiàn)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求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成長性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成長性能力表現(xiàn)為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總和,其不僅反映出學生的語文基礎與語感強弱,而且還是語文綜合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是學生知識性、人文性與鑒賞能力運用的綜合。在高考閱讀各類文本中,都要這樣的兩個要求:鑒賞評價與探究,這兩個要求是文本理解后的延伸,其參考答案所要反映的就是個性化閱讀與成長性能力的培養(yǎng)。
以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的《天囂》(趙長天)為例,如果說前面四題是文學常用知識與文化知識的考查,那么在第5題與第6題中,就反映出鑒賞與探究的閱讀成長性能力與綜合能力的考查。第5題是對全篇安排即謀篇布局的評價與賞析說明,重在對全文的理解與掌握基礎上的整體思考,第6題是作品文本結尾的藝術性進行分析,重在對藝術效果的探究。這兩題都是開放性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在平時閱讀教學中鑒賞能力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發(fā)展性與成長性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要立足于高考,通過最能反映最新改革成果與改革動向的高考探索教學策略,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以期幫助學生在培養(yǎng)閱讀綜合能力的同時,也能更有效地應對高考檢測,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個性化閱讀,提高課堂閱讀的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