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姆啦
西藏高等院校的美術教學仍存在著一些短板,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缺乏分層、填鴨式教學等等。這些短板已經嚴重制約著西藏高等院校美術教育的優(yōu)質發(fā)展。因此,筆者根據多年的從教經驗,探討提高西藏高等院校美術教學效果的教學策略,以期對工作在教學一線的美術教師們有所幫助和啟發(fā)。
第一,要注意課程設置的獨立性與層次性。目前,從筆者了解到的情況看,西藏高等院校美術教學中課程與課程間銜接呈現一種“非線性邏輯關系”,具體表現就是美術基礎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的銜接不夠緊密等。鑒于此,作為高校美術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在課程設置上一定要注意教學課程的獨立性與層次性。獨立性,主要體現在要在每節(jié)課程中要針對某一方面的要求,如學生靈感的激發(fā),單獨構思教育目標,以此來提升教學質量。層次性,主要體現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分析研究學生的認知心理發(fā)展,分層次安排課程,完成由教材層次體系向教學體系層次的轉變,激發(fā)學生對美術教學的興趣。
第二,要在現有教學基礎上,打造開放式教學體系。目前,高等院系的美術教學都在開放式教學方式上進行了探索。但筆者認為做好開放式教學,從學校來看,應該采取與設計公司等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打造一些實習基地,定期、分批選派美術教師參與實習基地的具體項目,構建起教師與社會聯(lián)系、交往的通道,鍛煉教師理論與實踐的轉換能力,增強駕馭開放式教學的能力;從美術教師來看,要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詳細的階段性課程計劃,打造集美學、市場學、設計學、建筑學等學科綜合的開放式教學體系,延伸學生學習與實踐的空間和時間,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每節(jié)課程要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整體的教學過程應圍繞核心教學目標來構建。新形勢下,美術教學不再是單一的學習內容,而是一項具體的系統(tǒng)化教學過程,這給美術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系統(tǒng)化的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筆者觀察來看,要想更好地實現美術教學目標,必須牢記“三個切忌”。切忌“本本主義——照抄教參”,憑經驗、憑感覺、不思考,導致目標和行為不對路;切忌“本末倒置——指向錯誤”,由教師行為目標代替學生目標。切忌“量化不明——不可測量”,看似目標,實無標準,如“提高學生寫生技能”等,導致教師無法量化教學目標是否實現。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在新時代下,對于美術教師而言,重要是要做到分層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培養(yǎng)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點出發(f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和美術學習能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與需要。對于美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首先應幫助他們建立起對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中幫助他們學習基本的美術知識和繪畫技巧;對于美術學習中間層次的學生,教師要不斷引導他們向著“最近發(fā)展區(qū)”進步,逐漸掌握美術繪畫技巧和能力,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yǎng);對于班級內美術學習的優(yōu)等生,教師應該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重點引導他們進行自主的思考、創(chuàng)作,不斷提高他們美術學習的創(chuàng)造力。
總的來說,就是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在課堂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他們最需要學習的部分和進步的地方,布置不同的美術任務。此外,也可在讓學生展開練習之前,先讓他們思考美術練習目的、存在的困難、突破的瓶頸等,然后帶著目的去學習、解決問題、化解困難、突破瓶頸,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創(chuàng)作能力。
當前,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教育的形態(tài)也在與時俱進,加上人們獲取信息的多元化,對美術教育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這對美術教師自身素質能力,尤其是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適應這種要求,加強實踐教學能力,我想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改革意識。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美術教師如果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改革意識,就會固步自封、無法向前。但如果是脫離美術教育具體情況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也只會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認為美術教育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最終結果,應該是要在教學中形成自己較為系統(tǒng)的、獨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檢驗,只有這種創(chuàng)新和改革,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第二,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美術教育的主體是學生,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更重要的是要在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融入其他的教育因素。鑒于此,美術教師除應具備本專業(yè)知識、技能外,還應多涉獵其他學科的文化知識,多利用課余時間強化學習,拓寬知識面,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只有如此,才能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時,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最終達到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和藝術品位的目的。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是高校的重要職責,尤其是在挖掘人文因素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但作為美術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上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因素,在教學中不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這一點上,美術教師擁有比他人更多的優(yōu)勢,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節(jié)能環(huán)?!睘橹黝}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海報設計等過程中提升創(chuàng)造力、鍛煉美術基本功。同時,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研,增加與社會的接觸;在不斷探討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道德、思想水平。
總之,在高校的美術教學中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是一項具體性的工程,需要廣大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時時總結、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尋找一些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以適應美術教育改革和新時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