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更多優(yōu)勢。就小學語文這一學科來講,小學生有著相當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對直觀的畫面更感興趣。針對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更加充分利用多媒體優(yōu)勢,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改善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多以講解的方式來向學生灌輸知識點,從而導致課堂氣氛沉悶,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多媒體以其極強的表現力優(yōu)勢,能夠形象、直觀地將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加之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多媒體所展現的圖像所吸引,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 《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向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是視頻,從而讓學生對文中描述的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砂石” “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靜得讓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動”等特點有深刻的感受。同時還可以給學生展示翡翠的圖片,以此加深學生對文中描述的景色產生更為真實的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桂林山水的美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親身經歷過,但是多媒體幫助學生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文中所描繪的景象逼真、生動地展現出來,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
基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多元化技術,對學生視覺、聽覺造成直觀的沖擊,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使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進一步縮短,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教材。
例如,在進行 《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水平,設計針對性的教學課件,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元化的形式來展現小興安嶺優(yōu)美的風景,使學生能夠直觀體驗作者文章中所描繪的實際風景,初步掌握作者的寫作目標,在真實觀感中感受到作者在文中用詞、用句的巧妙之處。同時,教師可以綜合利用文字展示、配樂朗讀等豐富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說明文對應的寫作方法、說明順序等知識體系,進一步加深知識印象。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夠對學生多方面感官造成沖擊,從而對文中描述的內容產生科學準確的理解。在深入欣賞體驗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并在興趣的驅使下,讓學生進行更為深入的閱讀,促進其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新課程指出,想象力培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學至關重要的內容,只有具有良好的想象力,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方設法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與思維能力。對處于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其正處在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要想鍛煉其思維能力,教師需要綜合利用表象信息來促進其逐漸形成抽象思維能力。在抽象思維培養(yǎng)方面,多媒體技術優(yōu)勢巨大,能通過形象、直觀、生動的表象信息展示,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靈感。
例如,在學習 《驚弓之鳥》一課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鐘愛動畫片的特點,向學生播放一個更贏射鳥的動畫視頻,播放結束時,教師向學生展示在課前提前截取好的視頻畫面,并提出問題: “剛才我們看視頻時,有個畫面是更贏站立,大雁落地的畫面,這個畫面所描寫的是更贏拉弦前還是拉弦后的,同學們請發(fā)揮你們想象并說明你的理由?!痹谝龑W生進行深入自我學習、自主思考以后,再經過激烈的小組討論,部分學生提出更贏的手是放在背后的,而大雁已經落到了地上,從而可以看出畫面中的更贏明顯是拉過弦的。部分學生從不同的思考角度,認為更贏的另一只手顯然是處在捋胡須的狀態(tài),并且其表情完全處在得意、自豪的狀態(tài),而旁邊的士兵也面露贊嘆、敬仰的表情,以此來得出更贏明顯是拉過弦的。在了解學生的觀點以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 “如果你是更贏身邊的一名士兵,看到更贏僅僅只是拉了一下弓,但是卻沒有射箭的情形下就把大雁射了下來,對此你怎么看?!比缓髮W生基于教師的問題進行了再次思考、討論,并主動表達自身的想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而得出更贏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的結果很有價值。
語文學科涉及的信息內容十分豐富,范圍也很廣。在課堂教學中擴大學習的信息量,對提高教學效果尤為關鍵。有專家表明,學生在學習時如果充分利用機體的各種感覺器官,會使學習效果最大化。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能幫助學生增加看、聽的機會,擴展教學信息量。因此,優(yōu)化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使學生能處在多媒體技術所營造出來的形象氛圍中,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在有效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實現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說,應當高度重視多媒體所具有的諸多優(yōu)勢,并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在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促進學生更為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 《小小的船》一課時,教師在結束教學時可以將月球、太空等相關資料為學生展示出來,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再如在學習 《地球爺爺的手》一課時,教師可以基于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認知能力,引入一些有關科學家探索科學知識、地心引力知識的相關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探索科學的艱辛。從而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也是快樂的,還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之中引入互聯網,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幫助學生消化理解課文內容,為開拓學生視野提供條件。
總而言之,由于信息傳播的滯后性使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的不足之處愈見明顯,如何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結合起來,不斷創(chuàng)造研究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已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重點。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教學中十分有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但是在應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時,教師應不斷努力探索緊密將科學性與人文性結合起來的方式方法,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陶望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學習的代價研究[D].魯東大學,2016.
[2]狄憲忠.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85-86.
[3]段連鑫,何紹祥.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多媒體課件設計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9):83-86.
[4]張麗榮.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4,(2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