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滿堂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并不能讓所有學生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樂趣,也不能提升籃球技能,甚至還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就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分層教學是一種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讓不同學生都能在籃球課上學有所獲。
1.符合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新課標指出:開展體育教學要根據(jù)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關注學生體能發(fā)展的個體差異與性別差異,注重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模式正是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所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體現(xiàn)著因材施教的要求。籃球本來就是全民運動,無論籃球技術好壞,都可以體驗籃球運動的快樂,在練習中提高自身能力。另外,籃球運動也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不同程度的練習。比如,部分學生雖然有比較熟練的籃球技能,但缺乏爆發(fā)力,教師就要在這個方面對學生加強訓練;部分學生有比較好的協(xié)調性,也有一定的爆發(fā)力,但身體耐力性差,對籃球技能掌握還比較生疏,教師就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耐力性與技能。因此,為適應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分層教學是非常合適的教學方法。
2.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推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成為教育界的共同認知,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尊重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新課標還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以往以全班學生為單位,采取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與評價方式容易出現(xiàn)學生學習不平衡的現(xiàn)象,如在開展行進間運球練習時,籃球基礎比較好的男生可以比較輕松地完成,可是與籃球接觸不多的女生卻比較難以完成,導致一些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步伐,長此以往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分層教學法就是將相同特性的學生分在一組,每組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如此不僅使每個學生都在已有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還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3.增強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其中,體育品德包括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公平正義的體育道德,以及團隊合作、相互尊重的體育品格。在籃球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有著積極作用,尤其是可以培養(yǎng)其合作與競爭意識。比如,為了增加教學趣味性,體育教師會在教學中穿插一些小比賽,每組學生都想贏得勝利,于是他們之間相互鼓勵、相互支持,有的小組成員會制訂比賽策略,有的會分享一些籃球技巧,有的會叮囑同伴注意安全,在比賽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增強合作意識。凡是比賽都有勝負,為了獲得勝利,每個學生都勇敢頑強、超越自我,體育能力相對較低的同學更是不拋棄、不放棄,因而開展分層教學對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有所裨益的。
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開展分層教學的前提。過去教師在體育課上總是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忽略學生的實際需求,未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開展分層式教學要求教師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相應的教學,而且隨著教學的不斷推進,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分層進行及時調整,保證課程內容符合每個學生的發(fā)展。
2.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開展分層教學要求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預設相應的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與完整性相結合。學生存在客觀的個體差異,反映在體育學科中,主要是表現(xiàn)在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對體育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能力、身體情況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通常將學生分為體育能力較弱、中等、優(yōu)秀3個層次,并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比如,對于籃球接觸比較少、技能差的學生主要以基礎動作的練習為主,并分散處理動作難點,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對于籃球本身就打得好的學生就要加大難度,多進行綜合性的強化練習。
3.教學評價的層次性。以往體育課程的評價都是量化的,通常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開展分層教學時,由于每層學生的進步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因而應該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具體化的評價方式。比如,分組評價就是要以實力相當?shù)慕M內成員為單位,對學生平時的課上表現(xiàn)、技能提升等方面進行評價,這樣對學生來講比較公平,也能體現(xiàn)教學評價的價值。
1.分層練習的方法。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籃球運動的發(fā)展趨勢,開展分層式籃球教學時要在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訓練方式,以下以籃球運球練習為例展開探討:
第一階段為籃球分層練習的初級階段,即低段,這時主要圍繞籃球運球的基本姿勢、原地運球、行進間運球的基礎動作進行練習。①基本姿勢:對學生籃球運動的基本動作進行集中練習,包括運球的手型、運球的高度、拍球的位置、腳的站位等;②原地運球:對高、低、交換運球的基礎動作進行練習,為了對學生原地運球動作進行固定與強化,可以采取變化節(jié)奏、變化高低、運球報數(shù)、規(guī)定時間、次數(shù)等手段;③行進間運球:集中訓練學生行進間運動的基本動作,重點針對學生運球的高度、拍球的位置、身體的姿勢等方面進行規(guī)范與強化。
第二階段為籃球分層練習的中段,這時主要圍繞行進間運球、原地變向運球、行進間曲線運球的籃球技能進行練習。①行進間運球:教師可采取急停急走、運球接力、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路線等手段鍛煉學生行進間快速運球的技能,增強學生的運球熟練度;②原地變向運球:教師可以采取加大變向幅度、單邊改變變向次數(shù)、拉球過障礙等手段,訓練學生原地高低變向運球的掌握程度;③行進間曲線運球:教師可采取高低變向過障礙、繞“8”字運球、單手運球繞桿等方式讓學生集中鍛煉曲線運球的籃球動作,提高學生對籃球的控制能力。
第三階段為籃球分層練習的高段,這時主要圍繞原地突破運球、行進間突破運球來集中鍛煉學生對籃球的控制能力,增強學生的運球技能。①原地突破運球:重點在于強化對學生原地轉身運球與晃動運球技能的訓練,教師需要重點針對前插方向、推拉球的部位、手腳配合、運球姿勢等方面對學生的動作進行規(guī)范;②行進間突破運球:重點在于強化對學生行進間運球過人的組合動作進行集中訓練,教師可以利用規(guī)定區(qū)域運球過人、曲(直)線運球過障礙等手段加強學生對籃球的掌控能力。
2.分層式籃球的實施途徑。
(1)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分層教學。體育課堂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與練習籃球技能的主要場合,教師要提高教學效率,把握好寶貴的課堂時間開展分層籃球教學。體育教師要充分了解高中體育課程標準,明確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結合本校體育特色發(fā)展需求,以及校園場地與器材等實際情況,適當改變體育課程設置,加強對籃球課的重視,增加籃球課課時,并按照籃球校本教材各階段的教學案進行分層練習。
(2)利用大課間時間進行分層練習。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課尤其是籃球課的課時明顯偏少。雖然素質教育不斷推進,但是應試教育對教師、學生的影響仍然沒有消除,學校和教師都格外重視語、數(shù)、外這些學科,經(jīng)常會發(fā)生體育課被占用的現(xiàn)象,因而單純依靠課堂時間進行籃球練習是遠遠不夠的,體育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大課間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籃球練習,增強體育鍛煉效果。大課間通常為二十分鐘左右,大課間活動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分班分區(qū)域進行各水平段籃球練習,二是全校學生一起做籃球技術操或籃球韻律操,讓籃球成為學生每天都會進行的體育運動。
(3)積極進行籃球體育社團建設?!镀胀ǜ咧畜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具有實踐性,強調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關注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積極參加課內外體育鍛煉、體育社團活動與體育競賽活動。體育教師要積極與學校溝通,爭取在每星期抽取一下午的時間,如每周五下午進行全校范圍內的社團活動,包括男女生籃球基礎班與提高班4個社團,根據(jù)學生的性別、年級、籃球水平等實際情況進行分組,并給每個社團安排專門的籃球教練進行分層指導與訓練。
除了積極組建籃球社團外,體育教師還應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鍛煉,如早自習之前先到操場上跑跑步,進行運球練習等;體育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溝通,讓家長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有條件的還可以進行親子互動,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籃球比賽,增加教學趣味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精神與合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品德。
3.分層式籃球的評價機制。學校的各體育項目都分別對男女生制訂了相應合理的達標指數(shù),在每學期末對學生進行測試。除了每學期末進行學習評價之外,分層教學更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將學生分成條件基本相同的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試,讓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個體要求相結合,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與提高。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法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性,將因材施教落實于課堂實處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還是在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應用中,教師都要積極開展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