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帆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 400067)
近幾年,全國教育輿情熱點話題頻發(fā),網上輿論跌宕起伏,個別教育事件或由于地方應對失當,致使網民情緒激化,甚至觸發(fā)大面積炒作及線下群體性聚集,輿論形勢紛繁復雜。例如,“四川瀘縣太伏中學學生墜亡”“北京紅黃藍幼兒園虐童”及各地幼兒園虐童等事件,均引發(fā)高度關注。因此,研究教育輿情對教育主管部門應對危機、引導輿論、維護形象等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
學界認為,“教育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作為主體的民眾針對有關教育的中介性社會事項所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tài)度。教育輿情由主體(社會公眾)、客體(教育事件)、本體(各種情緒、態(tài)度、意見的總和)、輿情空間(民眾對中介性教育事項的態(tài)度形成、變化和發(fā)生作用的情境)構成”。它是大眾對于教育問題的情緒、態(tài)度表達和行為傾向,是大眾對教育權益的訴求,包含各種社會利益群體對教育問題的復雜心態(tài)。從近幾年教育輿情熱點來看,虐待體罰、校園欺凌、學生意外傷亡、食品安全、師德師風、教育資源配置等事件易發(fā)酵成重大輿情事件,對涉事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形象造成較嚴重的負面影響。
2017年,重慶教育系統(tǒng)經新聞報道或網絡曝光的輿情事件有所增加,內容涵蓋了招生考試、校園安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多個方面,致使重慶教育輿情有小幅波動,但總體平穩(wěn)有序。個別輿情隱患降溫較快,如“重慶專升本考試存在集體作弊行為”“萬州區(qū)江南雞公嶺幼兒園教師教唆學生互扇耳光”等。
從量化分析與傳播分析的角度看,重慶教育輿情與全國教育輿情在關注焦點和傳播規(guī)律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移動互聯網時代,輿情信息以圖文并茂、音視頻結合的方式通過移動客戶端、微博、微信、微視頻、QQ群、論壇等媒介平臺快速傳播。以大渝報料臺、重慶網絡問政平臺為代表的重慶本地爆料類平臺仍然是教育輿情的主要載體,但微博、微信、移動新聞客戶端、視頻直播等在教育輿情的擴散中起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通過對2017年預警并處置的3059條教育負面輿情進行分析發(fā)現,幼兒園虐童、校園安全、教育系統(tǒng)互聯網信息安全、教育改革等輿情引發(fā)較高關注,成為當前教育輿情的主要議題。
2017年,受北京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上海攜程親子園虐童等全國性教育熱點事件關聯影響,重慶市幼兒園虐童、暴力體罰類輿情增長較為明顯。相關輿情觸點低、易擴大,且家長對教師不規(guī)范管理行為的激憤及擔憂情緒在群體間迅速傳播。11月,萬州區(qū)雞公嶺幼兒園江南新區(qū)分校教師打罵學生并教唆學生互扇耳光,中國新聞網對此進行公開報道引發(fā)新華網、環(huán)球網等多家媒體轉載,相關新聞達67篇,評論超2000條。南岸區(qū)布朗幼兒園某女教師虐童,澎湃新聞網對此進行了報道,并刊發(fā)文章《幼教被指讓幼兒互扇嘴巴,重慶南岸區(qū)教委、公安介入調查》,引發(fā)高度關注,相關新聞16篇,閱讀量達800余萬次。
涉及考試紀律、泄題作弊等輿情較為突出,在部分網絡“大V”及媒體的關注、參與下一度成為熱點話題。2017屆專升本考試中,“好老師專升本”培訓機構在銅梁等多個考點組織學生作弊事件引發(fā)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新華網、鳳凰網、新浪網等80余家新聞媒體對相關事件進行了報道,新媒體中部分“網絡大V”也介入事件討論,致使相關事件熱度走高,新浪微博“重慶專升本作弊”“重慶專升本”等話題累計瀏覽量達1128萬次。此外,招生錄取和虛假宣傳類輿情也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如重慶考生填報南京森林警察學院遭遇低分進檔高分落榜,懷疑學校與重慶招生辦存在錄取不公等。
2017年,“藍鯨”網絡游戲傳入我國、網絡攻擊入侵校園網、各地教育領域官方網站不當泄漏師生個人信息頻發(fā),將當前互聯網信息安全問題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5月,俄羅斯死亡游戲“藍鯨”(Blue Whale)傳入我國,游戲規(guī)則要求參與者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各種自虐任務,最終以自殺結束。5月12日,全球范圍內近百個國家遭受大規(guī)模網絡攻擊,我國校園網成為重災區(qū),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在內的全國各地的眾多院校均出現該病毒入侵現象,也引發(fā)了網民對重慶市教育網絡安全的關注。11月,澎湃新聞網刊發(fā)報道《重慶一教委官網泄露上千師生信息》,對九龍坡區(qū)教委官網泄露師生信息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并引發(fā)系列連鎖反應,全國教育系統(tǒng)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紛紛被披露,成為新的輿情觸發(fā)點。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及社會各界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部分政策公布后引發(fā)了激烈的網絡討論,且觀點多樣,這也對政策的落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月,教育部通過官網下發(fā)《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正式對外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重慶大學、西南大學入選該名單但排名位列倒數,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相比其他省份較低等問題引發(fā)了網民對重慶市教育部門對高校扶持力度、高等教育建設思路等問題的討論。4月,重慶市公布了主城各區(qū)2017年義務教育招生政策和2017年普通高校高考招生信息及辦法,網絡中出現針對“三對口”入學政策、“學區(qū)房”炒作的聲音,輿論觀點呈現多元分化格局。
學生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事關重大,也是輿論的聚焦點。2017年,重慶市多起相關事件被媒體報道,引發(fā)輿論對學校責任的討論。例如,重慶市某初一男生開學當日在某小區(qū)內墜樓身亡,輿論懷疑其因“假期綜合征”自殺,上游新聞、網易、中國青年網等新聞媒體跟進報道,相關新聞達70余篇。南川區(qū)歡歡幼兒園一名5歲女孩于3月6日在校意外死亡,相關事件被澎湃新聞、鳳凰網、網易、大渝網等多家媒體報道。12月8日,重慶巴川中學一名學生從學校公寓樓墜落身亡也引發(fā)部分媒體關注。同時,不良網貸在校園釀成悲劇引發(fā)大眾反思。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一名大一學生疑似因校園貸背負近6萬元債務,由于無力償還在合川區(qū)涪濱路跳江身亡。這一事件被澎湃新聞、鳳凰網、新浪、網易等媒體報道,相關新聞近20篇,評論達1700余條。
此外,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拓展,社會各界對學校、教師的教學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學校、教師的不當管理行為而引發(fā)的輿情頻頻發(fā)生,相關事件對教育體制及形象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成為教育輿情熱點議題之一,亟須加強關注。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83.
[2]李昌祖,楊延圣.教育輿情的概念解析[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241-246.
[3]何欣蕾,王保華.治理視角下的教育輿情研究:問題與對策[J].現代傳播,2015(01):139-142.
[4]舒剛.我國教育輿情研究的熱點議題及趨勢展望——基于CNKI(2009-2015)的數據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10):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