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實驗小學 貴州貴陽 550002)
“為孩子們減負”是社會各界的普遍呼聲,但在“應試教育”之下,卻始終如套著枷鎖進行改革,雖然倡導多年,但“中小學減負”卻成為義務教育的頑疾。盡管“減負”的喊聲久久不絕于耳,但毋庸置疑,“應試教育”這個陰霾仍籠罩在社會上空,導致改革總不得見效?!皯嚱逃笨梢哉f是一種“片面教育”,或者說是不完全教育,它只對付考試,是分數掛帥,成績第一,從學校到教師,從家長到學生都圍著分數和升學率團團轉。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再則,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教育資源依舊匱乏,教育資源不均衡催生了“擇校熱”。[1]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中國傳統(tǒng)的人才觀一直延續(xù)了上千年,影響了中國眾多的家庭,可以說這樣的落后的人生觀觀念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了。在許多中國家庭看來,孩子成才的正道就是進入好的小學,好的初中,考入重點高中,再考入名牌大學的理想專業(yè)。在這樣的人才觀的引導下,形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壯觀”景象?!皩W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加之知識經濟的來臨,深受知識少之苦的家長,將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將知識視為提高生活質量,擠身上層社會的“護身符”,由于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唯有加負加負再加負。[2]
社會和家庭的這種人才觀念讓學校和教師都處于泰山壓頂之下,一些地方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向學校要政績,小學要水平測試的及格率,初中、高中要升學率,這些‘率’都提高了,他們就會步步高升。在找不到更好的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只好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只好‘惡補’了。有父母坦言,作業(yè)的布置權在老師,但為了不讓孩子輸在競爭之中,家長還希望老師多布置作業(yè)。教師也指出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是無奈之舉:老師上面是校長,校長上面是政府,指標層層下壓,老師是受害者!老師和學生都很累,學生更是苦不堪言!
教育不是考試,不是分數,是喚醒,是開發(fā)。是對人內在潛質的喚醒和開發(fā),是幫助人們尋求感興趣的生活,是塑造一個大寫的“人”字,而非知識的機器。要真正“減負”就必須走出教育是為了升學為了考試的觀念“沼澤地”,走出增加課業(yè)負擔填充知識機器容量的教育“情感沙漠”。需要進一步統(tǒng)一認識,堅持科學的質量觀,堅持依法治教,進一步清理整頓好外部環(huán)境,樹立科學的政績觀,改革評價制度,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 要堅持科學的評價觀,堅決糾正以升學率作為唯一標準評價學校辦學水平的做法,不再把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唯一指標,評價學校著重從貫徹落實教育法律、法規(guī)、方針、政策,健全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辦學行為,課程、教學改革等方面進行全面評估。
均衡教育資源是減負的關鍵。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也步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在保障人人“有學上”基本任務完成后,“上好學”的問題逐步凸顯,這就要求教育資源必須要均衡。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們對教育公平問題的關注程度顯著提高。教育均衡發(fā)展是我國義務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內核,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體現(xiàn),是關系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整體戰(zhàn)略問題,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把握中國特色教育事業(yè)規(guī)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不斷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從而真正地實現(xiàn)教育事業(yè)均衡、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只有教育資源均衡了,老師才不會對學生進行“惡補”,家長也不會到校外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這樣才能避免諸如“擇校熱”的不良現(xiàn)象,也才能有效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3]
學生“減負”的關鍵所在,就是要求我們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真正轉到“素質教育”上來,而學校是推行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的主陣地。學校要把減負落實到教育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時間,大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給學生留下更多了解社會、深入思考、動手實踐、健身娛樂的時間。
學校要按照“率先實現(xiàn)小學生減負”的要求,在堅持陽光入學、均衡編班制度的基礎上,要求考試內容不超出課程標準。各種考級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入學與升學的依據。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不公布學生成績與排名,實行“等級加評語”評價方式,采取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
教師要提高業(yè)務素質,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嚴格執(zhí)行課程方案,不得增加課時和提高難度,減少作業(yè)量和考試次數。同時要具備深厚的學科底蘊,僅靠增加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將自己的知識、技能、方法、情感“傳遞”給學生的本領。只有高效教學,才能真正做到“減負提質”。
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需要廣大學生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否則學校減負,家長加負,減負工作是很難落到實處的。學??梢苑e極開設“家長學校”、建立家長網絡交流平臺,加強與家長互動,幫助家長走出“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的認識誤區(qū),讓家長了解子女的實際情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要重視學習成績,更要重視孩子的做人教育,重智更重德。
導致學生課業(yè)負擔沉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因素,也有學校(老師)和家庭的因素,這些因素是相互交織、錯綜復雜的,有的因素更是深層的,是根深蒂固的。因此,要想標本兼治,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就必須要社會、學校(教師)和家庭三位一體綜合治理,共創(chuàng)減負良好環(huán)境,共同承擔起教育責任,切實將減輕學生負擔落到實處。
[1]張俊珍.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思考與對策[J].2010,(05).
[2]劉慶娟.如何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J].2009,(08).
[3]欒先杰、宋玉新.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思考與對策探析[J].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