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紅香
作為一名教師,班上的學困生一直是我頭疼的問題,學困生會影響班級紀律,會影響周圍學生上課時的心情。面對學困生時,教師該怎么辦呢?我想,學困生其癥結在于教師。面對學困生,教師要“策之能其道,食之能以盡其材,鳴之能通其意”。面對學困生,教師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巧妙提醒,以調節(jié)課堂教學的氛圍和節(jié)奏。
第一,明褒暗貶,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班上有個學生喜歡上網,晚上睡覺晚,上課時精神恍惚,眼睛眨巴,所以我說道:“看某某,很有毅力,正在努力三打瞌睡蟲?!彼牶笠恍?,精神也為之一振。
第二,虛擬生活,讓學生意識到課內與課外的區(qū)別。上課時,有個學生伏在桌上,我說:“查票查票,你買的是坐票!”他在大家的笑聲中,精神振作起來,并全神貫注地聽課了。世界杯期間,有的學生忍不住把足球明星的畫冊帶到教室里傳閱。我說:“現在黃牌警告,上課不得傳閱,如果再犯,就出示紅牌把他罰下場去?!睆亩寣W生明白此為課堂,并非球場。
第三,巧用古詩俗語。上課時,有的學生斜坐,回頭和同學說笑不已,我示以眼神制止,他仍然不知改正,我微笑著說:“人生難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逢知音。要珍惜呀,有什么悄悄話,下課再告訴你的朋友?!敝v話的學生不好意思再講話了,而他們的友誼也得到了維護,其他講話的學生感覺到教師善意的提醒,聽課更認真了??梢姡鎸W生的缺點和不足,教師用幽默語言包含批評的方式予以糾正,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中,我經常會遇到信心不足的學生,他們有時緊張拘束,說話吞吞吐吐,聲音很難聽得清楚。我會說:“你回答的似乎不錯,但是這毛毛細雨別人是發(fā)現不了的。如果能發(fā)出響亮的雷聲,下一場傾盆大雨,那么大家都能發(fā)現了?!睂W生聽懂了我的話,然后用洪亮的聲音重復了一次。我用幽默的語言,給學生以某種暗示,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運用幽默,可以激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浪花。有一次,學生問我:“聽到別人議論自己時怎么辦?”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一天,祖孫兩人騎毛驢趕集,路人講,兩人騎一驢太殘忍了,于是爺爺下來,孫子騎著。路人說孫子不孝,孫子趕緊下來,讓爺爺騎上去。路人又說爺爺心腸太硬,后來兩人都不騎了。路人又議論起來說,放著毛驢不騎太傻了。聽著聽著,學生都笑著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有人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一位教師的觀摩課上,她教態(tài)自然,語言流暢,教學結構也嚴謹有序。但是,當一名怯場的女生回答問題結結巴巴的時候,教師竟把手一揮:“你坐下吧,別浪費時間了?!倍诹硪晃唤處煹挠^摩課上,恰巧也有一名回答問題時怯場的女生,但這位教師不僅耐心地聽她講完,后來還多次提出一些比較淺易的問題,指名要她回答。終于,這名女生逐漸克服了怯場的心理,甚至主動舉手,圓滿地回答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教師立即提議全班同學報以掌聲鼓勵她的成功。上述中,第一位教師關注的僅僅是教學時間、教學設計,卻忽略了教學最重要的問題——學生。而后一位教師恰恰關注的是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教學結構,他面對學困生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面對學困生,教師先能給她一個簡單問題,讓她體驗到學習中取得成績的快樂,激發(fā)她心中的自豪感和主動回答問題的勇氣,才有了后來的“主動舉手”“回答圓滿”,這就是“食之能以盡其材”。
學困生走神,教師能察其心,理解他。學困生有小動作,教師能觀其行,引導他。學困生答錯,教師能明其理,警醒他。學困生有好成績,教師信其真,鼓勵他。如此,就是“鳴之能夠通其意”。
教師要了解學困生的心聲,探析學困生的“鳴”,理解學困生的“鳴”,用幽默的方式與學困生溝通,才能讓學困生找到最佳狀態(tài),產生求知欲、發(fā)表欲。教師只有接受了學困生的“鳴”,師生才能互相通其意。
面對學困生,教師要用自己的幽默方式實現“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以盡其材,鳴之能夠通其意”。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