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亞玲
摘 要:朗讀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閱讀手段,也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缎抡n標》要求小學生應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學中通過教師的朗讀引導,學生置身于課文生動的情境之中,催動思維,發(fā)揮想象,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深化學生的認識,凈化思維、美化心靈。筆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結(jié)合實際,不斷探索通過朗讀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倡導以讀為本,就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提出的明確要求。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梢?,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多讀課文、多讀優(yōu)美片段、多讀重要的句子,可以在讀中理解課文意思,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非常重要的。這里談?wù)勎以谄綍r教學中是如何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
首先要通讀感知。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習一篇課文,先從所學課文的題目入手,展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學生接觸課題后,在老師引導下,說出自己想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問的。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橋》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說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課文為什么以橋為題?圍繞橋?qū)懥艘患裁词拢课闹械臉騼H僅是生活中的橋嗎?有了這些問題,學生探究情趣盎然,急于去讀課文,想解開自己心中的疑團。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一遍課文,對課文進行初步的整體了解。
在指導學生通讀課文的時候,還要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是長句,教師要反復進行示范輔導,可以加深對課文的整體了解。同時,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也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強化語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感知。
其次是細讀感悟,就是仔仔細細地讀。葉圣陶老先生指出:“文字語言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語文的敏銳感覺”。其實“敏銳感覺”就是領(lǐng)悟,就是領(lǐng)悟課文所傳達的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是要通過細讀來梳理文章脈絡(luò),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其表現(xiàn)形式,做到有所感有所悟。
讀思結(jié)合,以讀促思,邊讀邊想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講解課文時,讓學生反復讀書,引導品詞、析句,聯(lián)系段篇,感悟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lǐng)悟語言表達之微妙,“讀了又思,思了又讀”入情入境。如《橋》一課,我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談一談自己讀文后的感受,然后圍繞課文中對老漢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方面,讓學生畫出具體描寫老漢的有關(guān)語句,進行細讀,并在旁邊做簡單的批注,然后在全班交流,談一談自己被老漢感動的原因。在交流中,教師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及時給予評價,然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感動,從而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因為學生的理解比較到位,所以讀得入情入境,達到了課標所提出的“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這一要求。
讀議結(jié)合,以讀促悟,以議促讀。學生要在充分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進行討論和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要重視讀的作用,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讓學生再讀讀課文,再仔細想一想,以便更好地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自由地開展閱讀活動。如《橋》一課,課文中有兩個“吼”字,讓學生反復讀兩處“吼”,議一議“吼”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討論后匯報,然后指導學生讀出感情。第一個,學生讀出生氣,讀出批評,讀出命令,讀出威嚴,讀出不容爭辯……第二個,應該讀出老漢對兒子的“愛”,讀出他的急。學生理解后在讀中感悟,即使是同一個字,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也在表達著不同的意思。讀是實踐,又是訓練,既有理解,又有體驗,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
讀練結(jié)合,以讀促寫;讀練結(jié)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如果語文教學只讀不練,學生就會學得不扎實,就體現(xiàn)不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征。因此,閱讀教學離不開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以讀為基礎(chǔ),通過比較讀、對比讀等形式,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在學習《橋》最后一部分的時候,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們,思考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么呢?此時學生積極發(fā)言,連平時很難動口的同學也躍躍欲試。在學生勇躍的發(fā)言中能充分感受到學生興趣盎然,能感受到學生語言能力在不覺中得到了提高。此時,讓學生把自己說過的話寫下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的語言變成了文字。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堅持以讀為本,讓學生讀懂文本,走進文本,全面提升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教學[J].讀與寫雜志,2008(1).
[2]秦文澄.加強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能力[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12).
[3]何玉蓮.讓閱讀教學中朗讀指導扎實而靈動[J].中小學教學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