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秋利
摘 要:數(shù)學作為中學階段的基礎學科,它不僅僅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同時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種純粹化的抽象性,一方面形成了數(shù)學知識本身最顯著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構成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主要障礙。而生動的課堂教學可以將具體的感性材料作用于學生身心,促進了學生與老師的積極互動,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既獲得了知識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教學;思路;問題;改革
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對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
一、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課堂上必須要求學生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謂心到,是學會思考,要善于從個別到一般,從現(xiàn)象到本質,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后,要多想幾個“為什么”,思考一下“怎么辦”。只有會思考,才能會說,也才能學會。眼到,是要善于觀察,觀察教師的表情和手勢,這是因為數(shù)學上諸多抽象的概念理論,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會表達得更生動,更形象,只有仔細觀察才有待于理解與記憶。耳到,是要學會聽,要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聽完一節(jié)課,概念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一是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學會記筆記,根據(jù)教師講課的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記下重點,難點,有時,教師解題的思路,生動形象的比喻,深入淺出的要點等都可記下來,技能的掌握必須親手操作才能創(chuàng)新形成。
怎樣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動手、動腦、 動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
(一)在為新課的鋪墊中教師選擇有趣新奇的內容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我們在講授新課之前,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用簡單的方式創(chuàng)設學習新知識的氣氛 ,喚起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求知的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
如講勾股定理時,因為勾股定理不是由其他定理經過推理論證得到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中得到驗證的。因此,課前我要每個學生各自畫一個三角形,測得兩直角邊與斜邊的長度,然后分別計算一下它們的平方,觀察兩直角邊的平方與斜邊平方之間存在什么關系。上課時,一經提問,同學們踴躍發(fā)言。雖然同學們畫的三角形大小不一樣,但最終都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從而總結出了直角三角形邊之間的關系定理,即勾服定理。這樣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得出了結論,便于記憶和靈活應用。
這種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引課,使學生從無意注意向 有意注意轉化,從平靜狀態(tài)向活躍狀態(tài)轉化,用學生急需和感興趣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在講授新課中,教師選擇直觀、具體的材料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教師在講授新內容時盡量從操作直觀起步,引導學生憑代理操作中獲得的具體形象和表象及時展開抽象思維。
如講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時,先讓學生畫一個三角形ABC,把三個內角∠A、∠B、∠C分別剪下來,把頂點拼在一起,能得到什么結論?學生自己動手,剪下來后,得到一個平角,我再讓學生用量角器驗證。之后,再用書本的方法,畫一個三角形ABC,過點C作CD∥BA,并延長BC,得∠A的內錯角。∠ACD,∠B的同位角∠DCE,因為CD∥BA,所以∠A=∠ACD、∠B=∠DCE,由圖上可知∠ACB+∠ACD+∠DCE=180°,即∠ACE+∠A+∠B=180°通過以下兩種直觀的方法,得到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
(三)在練習中教師精心設計練習題,選擇能加深學生認識的內容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課堂練習的目的。不僅僅是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要繼續(xù)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發(fā)揮它的鞏固新知識和發(fā)展思維能力的雙重作用。
二、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精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決于教師反復地講解,而取決于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及其自主學習的程度。精設導語,在課堂教學中能起著組織教學、激發(fā)興趣、啟迪思維的作用,同時它也能促使學生以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tài)度主動探索。從而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從根本上減輕學數(shù)學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和負擔。
比如在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桿直尺,不爬樹測樹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边@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借助計算機,教師可以利用音頻、視頻、文本、色彩、速度調控等技術手段,以圖像、動畫、幻燈、影片等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形式,把抽象理論具體化,復雜過程條理化,內存聯(lián)系表面化,動態(tài)過程展示化。根據(jù)需要在頃刻間展現(xiàn)教師的意圖,以生動的形式體現(xiàn)過去很多抽象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稍O計問題問答及反饋系統(tǒng)穿插其間,以鞏固、強化知識點或誘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也可提供探索學習環(huán)境供學生主動探求。
總之,學生問題能力的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過教師上幾節(jié)課強化訓練的課就能完成的,它應該是我們一線教師長期追求的目標。因此我們教師不能只著眼于對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向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發(fā)展。這樣才能適應新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胡炯濤.數(shù)學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16.
[2]畢恩材.數(shù)學教學藝術論[M].陜西教育出版社,2015.
[3]李國華.課堂教學對初中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