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惠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不斷取得進步的基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不僅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時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首先闡述了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其次分析了文化自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最后就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徑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文化自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有利于真正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就大學靈魂。只有讓大學生真正具備了文化自信,才能使其具備探索真理的勇氣,幫助其鑒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和樹立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從而煥發(fā)出大學生的青春活力。
一、文化自信培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首先,文化自信培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和目標是一致的。兩者都屬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樣具有“育人”功能,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其次,文化自信培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功能互補和相互促進的作用。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能夠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又能夠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的認同感。
二、文化自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高校要注重從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德”主要體現(xiàn)在文化層面上。幫助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文化自信不僅是對整個民族和國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更是對其自身修養(yǎng)的自信。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升華,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fā)點,充分貼合大學生實際,幫助其切實解決思想問題。
三、文化自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精神,發(fā)揚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可以形成良好的學風和校風,以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和綜合素質(zhì),激勵大學生將個人理想和遠大抱負與國家和民族事業(yè)相結(jié)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信仰并踐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進行,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滿足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不斷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其他學科的相互協(xié)作,同時還要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方式和豐富教學內(nèi)容,充分將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發(fā)揮出來,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jié)合。通過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方式,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親和力和實效性的提升,滿足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當代大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讓課堂教學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文明校園建設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與高校辦學治校各項工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在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時,除了要拓寬選拔范圍以外,還必須做好人員的教育培訓,加強實踐鍛煉,通過建立和完善激勵政策機制的方式,進一步提升黨政干部、班主任、輔導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以及學校心理咨詢師隊伍水平。與此同時,學校還必須重視健康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自信培育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或是發(fā)動和利用學校黨團和社團組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去,以此更好地推動文明校園建設。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文化自信,不僅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將文化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充分利用起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化的教化功能,從而實現(xiàn)以德育人和以文化育人的有機結(jié)合。
參考文獻:
[1]麻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涵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探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45-46.
[2]毛奎.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信[J].實事求是,2018(4):53-56.
(作者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汾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