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江西 贛州 341000)
茅盾先生《天窗》中曾有過這樣一句話:“鄉(xiāng)下人在屋頂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孩子們仰面朝天,透過天窗,窺視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倍嗄甑陌嘀魅喂ぷ魇刮仪逍训匾庾R到,在孩子們的心中開啟一扇天窗,是多么重要!因為天窗除了供人展開想象的翅膀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讓人敞開心靈,接受生活陽光的照射,營造出一塊屬于自己情感的小天地。作為學校與家長溝通的橋梁——家訪,這古老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的延伸,有著功不可抹的作用。通過家訪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及生活環(huán)境,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爭取家長對學生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從而提高教育質(zhì)量,家訪讓我感受到學校教育無法企及的效果,同時也認識到家訪是門藝術(shù),要訪出成效并非易事。
家訪是老師深入了解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家訪的方式也隨著改變。由于人們的職業(yè)特點、個人閱歷、經(jīng)濟狀況、文化素質(zhì)、思想修養(yǎng)、性格脾氣各不相同,學生家長可分為好多不同的類型。班主任家訪前也要提前“備課”,做好充分準備,“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這樣家訪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首先要認真細致地“備”此次家訪要達到什么目的?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對本次家訪成功與否的期望值?這個期望值符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其次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yōu)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如果家訪的方式不改變,有時會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
有一個學生家庭條件很好,但父母很溺愛孩子,去他家訪談,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 “小太陽”,總認為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干。老師一談孩子的缺點錯誤時,他們就不愛聽,甚至替孩子辯護。這時教師不是硬碰硬,而是借助學校舉行家庭教育講座時機,力邀此位家長參加學習,并且建議學生家長購買專家編寫的資料,主張家長看看,而后再去家訪。后來家長的思想轉(zhuǎn)變了,家長感動地說:“孩子就像是你的孩子,我們家長不稱職啊!”觀念轉(zhuǎn)變了,家訪工作也做到了家,最終學生也成為了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對學習差生還有一個方式,那就來個“宣而延訪”。先對學生宣布準備去家訪,又說明給他留出一段時間,好好努力,做出成績,給老師提供一個家訪的良機。此外,家訪時,老師也要注意家長的精神狀態(tài)、身體情況、家庭氣氛等條件,隨機應變地調(diào)動訪談方式和內(nèi)容。
美國心理學家查絲雷爾說:“稱贊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就無法成長開花?!币话銇碚f,我們家訪的對象主要是后進生,家訪的目的是關(guān)心、愛護、轉(zhuǎn)化、教育學生,對于他們則更需要“雪中送炭”給“溫暖”。家訪時我們多給差生家長“報喜”不“報憂”,更不能去向家長“告狀”,這樣做不但解決任何問題,而且學生還會遷怒于教師,給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礙。“雙差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吃軟不吃硬”。通過一次次家訪,積極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先感化家長,再去溝通教育學生,給學生自信,希望和熱情。只有這樣,他們那柔弱的心靈之花才能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陽光溫暖的環(huán)境中盛開,并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
例如:去年,在我接觸小何同學的第一星期,就發(fā)現(xiàn)他學習成績雖好,但性格“孤僻”,是個早讀遲到的“問題生”,多次找他談話,可老毛病總是改不了。第一次到他家,才了解他的家庭狀況:父親外出打工,收入十分低微,因而心情煩躁,從不和孩子交談,孩子犯錯就棍棒伺候,一頓暴打。后母對他兄弟倆沒有好言語。他不但自己要照顧自己,還要兼顧弟弟的學習和生活。幸虧及時家訪,并將情況向?qū)W校反映,使學校領(lǐng)導和相關(guān)科任教師能在這緊要關(guān)頭客觀看待和處理好實際情況,從此以后我更加主動的關(guān)心他,經(jīng)常詢問他的生活、學習情況,我還坐下來和他父親促膝談心,給他分析其兒子的優(yōu)缺點,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最后父親向兒子承認有些做的不對之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表情由恐懼到露出笑容,我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來了!一種互動、平等、和諧的三方關(guān)系在家訪中悄然形成。隨著第二次、第三次登門,小何變了!開學初,有三位老師分別跟我說:“在你感冒痊愈的前一天,小何聽說你病了,要來看你,來了嗎?”我由衷地笑了。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過程,其特點決定了家訪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每次家訪后,班主任要及時地寫出詳盡扔家訪記錄,把家訪過程、家訪達成的共識,家訪中受到的啟發(fā)及家訪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并根據(jù)學生在校內(nèi)的學習、行為表現(xiàn),結(jié)合家訪中了解掌握的資料,及時反饋,對學生重新分析評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這同樣也是為下一次成功的家訪打下結(jié)實的基礎(chǔ)。只有這樣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學生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信息是班主任設(shè)在學生心靈上的交通崗,家長充當家庭交通警察的角色,與班主任共同采取教育措施加以疏導。班主任可把學生存在的問題和點滴時進步隨時發(fā)信息告家長,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督促。如信息上講的是學生存在的問題,家長就亮紅燈,分析原因、尋找對策、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信息上說的是學生取得點滴進步,家長就亮綠燈,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這樣一來,易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
如一位教師給家長的信息是:“溫馨提示:記得往孩子書包里裝課外書,以培養(yǎng)他們利用點滴時間看書的習慣。大多數(shù)孩子,寫完作業(yè)就安靜地看書,他們多么可愛啊。少數(shù)孩子呢?沒事可干,總是找同學說話,總是被老師點名,他們太可憐了。”還有一位語文教師則給家長發(fā)了這樣的信息:“6個單韻母教學結(jié)束。上午一節(jié)課,教讀語文書第9頁下面18個字母,齊讀都行,單讀的情況大有不同。由于班級人數(shù)太多,不可能一一檢查過關(guān),所以這一任務拜托家長完成?!蓖瓿奢^好后,發(fā)信息家長:“恭喜您,您的孩子進步真大,今天全部過關(guān)了。謝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p>
總之,在家訪中,注重語言藝術(shù)會拉近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會使家訪工作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于一個園丁而言,種子長出嫩芽,嫩芽長成枝干,枝干開出花朵,花朵變成果實,是最快樂的事。教師是培育幼苗的園丁,孩子的進步是我最快樂的事。每個孩子每天都會有一點進步。從他們身上我可以看到自己付出的智慧、情感和勞動的價值所在。為了孩子,我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