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韶英
如果你有幸去到潮汕,總會看到潮汕人有趣的飲茶文化:幾個大漢三五成群地圍坐在小巧的功夫茶具旁,一邊侃侃而談一邊用粗大的手舉著一個小小的圓茶杯,嘴里還不住地喊著:“呷茶,呷茶”!這畫風一定很奇特吧!
是的,功夫茶是潮汕一帶品茶的一種獨特的風尚,它以精細而聞名。所以,當你看到幾個大老漢像拿著繡花針在喝茶時,也就不足為奇了。所謂功夫茶,就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而且操作時必須很“功夫”(精細的意思)。
功夫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由于士人品茶講究理趣,追求品飲過程的精神、文化享受,所以茶具因此而日趨小巧精致。
下面從茶具、烹法、品飲及功夫茶的講究來說說潮汕功夫茶。
潮汕的功夫茶具比較講究。它的茶具必須精細、小巧,質(zhì)量上乘,一般選用江蘇宜興所產(chǎn)的朱砂壺,茶壺宜小,茶杯也宜小宜淺,一般選用細白透亮的精美小杯。
潮汕功夫茶的功夫主要體現(xiàn)在烹法。有好的茶具、茶葉,沒有好的烹茶方法,等于前功盡棄。潮汕功夫茶的烹法,一般分為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通稱“十法”。 “活火”即扇風燒旺爐火,使水迅速燒開,但又不要大開,以水中冒出小泡,狀如“蝦須”即可。“揀茶”是指茶葉要揀過,先細后粗裝入茶壺,填至七成滿,小心別把茶葉壓碎。裝前要用開水把茶壺燙熱,茶盅也要燙過,以除去異味。沖水時高提燒水鍋。直到壺滿水溢了,還繼續(xù)沖水,以便把雜質(zhì)沖出水面,這叫“高沖”。 沖第一次之時,茶壺中雜沫浮起,這時要用壺蓋刮去,叫“蓋沫”。然后蓋上壺蓋,再用開水“淋頂”,一則沖去蓋上的泡沫,二來上下加溫,可迅速焗出茶味。壺蓋一干,即可篩用。篩茶入杯時,茶壺要低,以免斟沖出水泡,有失雅致,這叫“低篩”。烹制功夫茶的具體程序也可以分述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
“高沖低灑,蓋沫重眉”上面已經(jīng)介紹過了,“關(guān)公巡城”則是指,篩茶時應(yīng)將茶杯擺成圓圈,轉(zhuǎn)著圈不停地往每個杯里斟茶,這叫“關(guān)公巡城”。最后再看看各杯的茶水成色和分量,并往茶水少、茶色淡的杯里,再加幾點茶水,務(wù)使各杯的成色、分量一致,而壺中點滴不留,這叫“韓信點兵”。
這就是功夫茶最關(guān)鍵的“功夫”了。
現(xiàn)在從“品飲”方面講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不同于一般,它需要小杯小杯地品味,意在品味茶的香味,以茶敘情。此外,潮汕功夫茶最講究的是品茶的禮節(jié),泡好茶之后,主客會先請長者、貴賓先嘗,聞茶之香,細嘗茶味。
這么講完,同學們是不是有去潮汕喝功夫茶的沖動?別急,下面聽我講完功夫茶的一些講究再去也不遲,免得出洋相。
如果是敬酒時,我們都要把酒杯斟滿,而如果把茶斟滿敬客人就不好了。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茶燙呀!
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從最年長的開始斟起,第二遍時就可以按序斟茶。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yīng):用食指和中指在桌面輕彈兩次表示感謝。怎么樣,確實很有講究吧!
司爐,在這里指沖茶人,在一些嚴格講究的場面,司爐要等到其余人都喝過茶了才可以喝,否則就是對客人不敬。
飲茶最好三人,哪怕再多人也用三個杯,大家輪流用這三個小杯喝,飲一次洗一次。
三個小杯,即為“品”字,一方面有細細品味的含義,另一方面,三個小杯也代表天、地、人,因為茶生長于田間或山頭,汲取風霜雨露,集天地精華于一身,而沖茶者心平氣和,享受其中,亦能泡出一壺好茶。
前段時間網(wǎng)上流傳一段視頻,一位90后把功夫茶具帶到高鐵上,在高鐵上悠閑地沖功夫茶。結(jié)果網(wǎng)友們一看就笑了:這一定是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