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縣鳳鳴中學)
按序號在對應橫線上補寫空缺部分,任選5句。(5分)
詩人筆下的“秋”氣象萬千。它是王勃眼里“①________,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筆下“玉露凋傷楓樹林,②_______”的沉雄富麗,是蘇軾文中“縱一葦之所如,③_______”的浩渺煙波。它有劉禹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煙波,④______”的綿綿愁緒,有辛棄疾“⑤______,盡西風,季鷹歸未”的慷慨悲情。
[答案]①落霞與孤鶩齊飛;②巫山巫峽氣蕭森;③凌萬頃之茫然;④暮靄沉沉楚天闊;⑤休說鱸魚堪膾;⑥萬類霜天競自由
如:有的學生將“落”字、“?!弊謱懗勺笥医Y構。有的學生將“暮”的部首“日”寫成了“目”,也有的同學將“鶩”的部首“鳥”寫成了“馬”。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在這個智能化社會,提筆忘字的現象卻比比皆是,學生不僅對某些字的記憶模糊,而且書寫潦草,“標新立異”,難以展現漢字的形體之美?,F在學校大都進行網上閱卷,學字跡潦草很容易讓老師辨認困難,從而導致失分。有的同學思考的時候不謹慎,反復對所寫答案進行修改,使卷面不整潔,影響審美。無論如何,學生在做默寫題時因書寫不規(guī)范而失分,是不應該的。[1]
教學建議: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練好教師基本功,以漂亮的書寫感染學生,吸引學生把字寫好,從而感受漢字的形體美;然后把教材上的梳理探究和其他教學相結合,相機講解漢字的意蘊美,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藝術之美;最后,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做題時保持先思考,后下筆,再檢查的習慣。
如:霧(wù)靄沉沉楚天闊(某生答案) 暮(mù)靄沉沉楚天闊(正確答案)
有的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心情急躁,一味求快,盲目追求速度和數量,卻忘了要讀準字音,忘了要準確理解詩詞的意思。
教學建議:學生在平時的誦讀過程中切記要識其字、知其音,做到發(fā)音準確、語調正確,大聲準確地朗讀課文,加深印象。教師在日常教學教育中要做到聲音響亮,吐字清楚,字正腔圓,準確拿捏講課的節(jié)奏,注意輕、重、緩、急,決不能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如:凝萬頃之茫然(某生答案) 凌萬頃之茫然(正確答案)
休說盧魚堪快(某生答案) 休說鱸魚堪膾(正確答案)
有的學生在平時的古詩文學習中不上心,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就臨時抱佛腳,匆匆完成背誦任務,自認為只要能夠隨口背誦即可。殊不知,這樣的口頭背誦不僅浪費了自己的學習時間,而且違背了古詩文學習的初衷。其實,只要他在學習過程當中,熟讀注釋,細讀文章,就能夠準確的理解字詞的含義,默寫的時候就可以降低錯誤率了。如“凝”是聚集、集中的意思,詩句“愁云慘淡萬里凝”的意思是“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云”。而“凌”是“越過”的意思,“凌萬頃之茫然”的意思是“在茫茫萬頃的江面上自由飄動”。再比如,“鱸魚”,又稱河鱸,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河鱸科的其中一種。“膾”指細切的肉、魚。
教學建議: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教研中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教師最好能追本溯源,給學生做出準確講解,以讓學生準確理解文意。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專一,認真,將老師的講解與自主學習相結合。[2]
名篇名句默寫題一共需寫五句話,但有部分同學在試卷上只寫了一句話,甚至讓卷子“留白”。不得不讓人感嘆,這些同學已經在潛意識中把背誦默寫當成了“紙老虎”了。他們對背誦默寫心存畏懼,便索性豁出去,不敢嘗試,“果斷”放棄了這道題。
筆者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確實發(fā)現背書是極個別學生的學習短板。除了這些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別人不同外,老師的教學手段也是影響他們背誦的原因。每個人的認知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比較擅長短時記憶,背書背得快。有的同學理解背誦的能力差些,在相對時間內自然背得慢一些。如果老師沒有給足學生自我消化知識的時間,急著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這些有記憶“短板”的學生心里是很著急的。一方面,他們已經很努力地去背,但記憶的效果總是不佳,總也趕不上別的同學;另一方面,如果被老師抽背的過程中頻繁出差錯,會感覺自尊心受到打擊,影響自身背誦的積極性。
教學建議:首先,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手段,精心備課,營造學習背誦古詩文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學生背誦古詩文的積極性。其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防給學生傳授一些關于提高古詩文背誦效率方面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靈活運用記憶方法,增進記憶品質,提高記憶效率。最后,學生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態(tài)。遇到一些較難的默寫題不要著急,要嘗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仔細審題,揣摩題干現有的提示信息,準確理解情景,回溯知識,迎難而上。
總而言之,背誦與默寫只是文化承載的一種方式,作為學生理應重視經典篇目的誦讀,準確理解古詩詞的意思,感悟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熱愛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升自身底蘊,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文只是簡單談論了關于名篇名句默寫題應考的幾點建議,方法是多樣的,但任何知識都離不開“識記”與“強化”。名篇名句默寫之路漫漫,而教師與學生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