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饒上堡小學 廣東 汕頭 515000)
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知文章的整體形象,體驗文章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高能力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高年級的孩子生動活潑,喜歡形象有趣的教學方法。但是,目前我們在閱讀教學方面基本上是“黑板,粉筆,教材”三樣,十幾歲的孩子每天面對這些,學習的積極性很難調動。同時我們的課堂上也缺乏互動,老師提問下面沉默,學生不想回答,課堂氣氛很枯燥。
目前,我們的閱讀教學仍然把教師放在教學的中心,過分強調學生的勤奮努力。老師站在講臺上自顧自地講,幾乎從不考慮學生是否想聽,愛不愛聽,而且經常連著上好幾節(jié)語文課,老師講的很辛苦,學生也聽的很累,這樣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毫無效果的。
與其他語文教學相比,閱讀教學更加靈活。它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不是讓學生把文章記下來。因此,課本上的文章只是一個引導,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老師部分重點,把教材上的內容統統講一遍,讓學生大段大段地背誦,缺乏閱讀資源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厭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認為偏離閱讀技能,閱讀就是背誦,背離教學目標。
在傳統的課堂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風格非常簡單,如大聲朗讀或者默讀,但信息技術可以實現課堂閱讀教學形式和內容創(chuàng)新。一是通過閱讀教材新媒體方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管視聽閱讀教學資料還是播放影視作品,能夠更好地展示文學的深度,復雜性,開放性和豐富性。二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圖書交流活動,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閱讀模式,以新鮮的閱讀體驗,通過新媒體交流形式更好地體現學生的整體綜合能力。另外,基于信息技術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基于自身興趣選擇更多的閱讀材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可以始終保持閱讀興趣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的。閱讀活動不應局限于課堂或書本,相反,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和其他信息來源進行探索性閱讀。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學生的閱讀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探索性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灌輸式教學。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師更經常承擔領導和助手的角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fā)揮。在這個信息網絡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業(yè)務的開放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和方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學生更加獨立地獲得社會調查和自主學習,實現課堂內外知識的連接,增加知識的實用性。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草原》一文的時候,可以使用網絡和PPT向學生展示更完美的閱讀材料,進而發(fā)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信息技術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材,涵蓋范圍廣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教材存在滯后性。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新的閱讀材料,給學生帶來了新的閱讀體驗,使學生從多個角度探索材料,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另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把學生限制在課堂上,但通過新媒體信息技術便可能打破這種限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方法有場景模擬和物理演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閱讀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可以從被動轉為主動。但是興趣的形成不是在一天內完成,教師需要耐心的指導和訓練。一般而言,學生學習某一特定科目的目的是明確的,問題在于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當老師進行閱讀教育時,學生一會兒熱情高漲,一會又歸于現狀”,教師需要及時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首先,當學生認為課文理解差不多的情況時,可提出相應加深理解的問題。其次當學生覺得理解有困難的時候,老師要給予他們相應的提示和引導,激發(fā)他們的思考能力;再次當學生的思想處于壓抑狀態(tài)不愿意思考時,提出引發(fā)爭議的問題。最后學生滿意足可以從一個角度提問的時候,學生就有了學習興趣,就可以主動學習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 例如舉辦朗誦會、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以及建立興趣小組、文學社團等,這些聽、說、讀、寫活動形式生動活潑,很受學生歡迎。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活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yǎng)有機地結合起來,寓德育于語文課外活動中。
結語: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德育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反作用于語文教育,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在課外閱讀中滲透德育教育。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進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1] 吳笑永.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18(2):61-61.
[2] 余芳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J].發(fā)現:教育版,2017(6).
[3] 胡文香.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學中國人,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