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凱正
摘?要:手機進入中學生生活已經(jīng)司空見慣,本文從一次學生因手機沒收而軟磨硬泡致使師生矛盾激化及問題解決的分析,倡導面對矛盾,要理性思考,智慧面對。
關鍵詞:手機;軟磨硬泡;協(xié)調(diào);智慧
中圖分類號:G63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23-116-2
手機,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入千家萬戶,自然也走進了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于是,關于手機的各種突發(fā)事件應運而生。
一、禍起手機,矛盾激化
周五晚上快下晚自習的時候,突然聽到隔壁辦公室傳來語文楊老師的陣陣呵斥聲:
“不可能給你,走!”
“走吧,別在我這等了,軟磨硬泡沒用,搞的死皮賴臉有什么意思啊!”
“給我滾,不走是吧?小流氓我都不怕,還怕你??!再不走,老子把你打翻在地!”
“還敢來翻我的抽屜,找作業(yè)本是借口,實際是找手機吧,你這是盜竊行為。膽子太大了點吧!一點家教都沒有,小偷??!”…
緊接著,就見楊老師怒氣沖沖的把一位男生拉到我辦公室,滿臉通紅。
很快,事情弄清楚了:這位周小明同學,寄宿生,晚自習期間偷偷玩手機被楊老師沒收了。明天周六,學校組織學生外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同學們可以自己拍些活動照片。于是,他想請老師把手機暫時給他明天用一下。楊老師不在,他未經(jīng)允許去辦公室借口找作業(yè)本,偷看了楊老師的抽屜。
二、各執(zhí)己見,初步協(xié)調(diào)
我想,應該給學生一個解釋的機會:
“我上課玩手機是不對的,但我是來懇求楊老師的,懇求他把沒收的手機給我明天用一下,活動結束后我會原封不動地再送到老師手里!”
“我沒有和老師蠻橫霸道的,他動手拉我,把我往外拽,這是打我!”
當時他眼淚汪汪的,顯得很氣憤的樣子…
“至于看老師抽屜,我不是偷,我是想看看手機還在不在了?!?/p>
周小明,我還是比較了解的,考慮問題簡單,做事粗糙且易沖動。他確實喜歡玩手機,前期我沒收過一次,根據(jù)規(guī)定,周末還給了他,為此也與他父母及本人談過關于學校手機的管理規(guī)定。沒想到,時隔不久,又發(fā)生了。
楊老師也很氣憤:這樣的學生,偷完手機,違反制度;還一直賴著要手機,趁老師不在辦公室就偷拿手機,性質太惡劣,堅持要把家長喊過來,或者報警。
怎么辦,當時已經(jīng)21:40了,按照宿舍管理制度,住校生必須15分鐘內(nèi)回宿舍,時間緊迫,不容長談。于是我長話短說,跟小明表明了幾點:
“手機被沒收了,老師既然沒答應還給你,那還一直磨什么呢!請求是你的權利,但不代表老師就一定要答應!”
“老師拉了你一下,是叫你離開辦公室回去休息、反思,這就叫動手打你啦,自己好好想一想!”
“至于偷看老師抽屜,自己想想是否合適。先回宿舍安心就寢,明天再交流?!?/p>
小明抽泣著回了宿舍。
對于楊老師,我提出:畢竟是學生,工作細致一點,以溝通為主,幫助學生認清錯誤,引導成長。時間也不早了,明天再跟進處理,家長會通知來的。當然,對其與學生溝通的方式、語氣上,也委婉地提出了意見。
思前想后,又趕到宿舍看看,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上床休息了。有點不放心,找了室長簡要地介紹情況,讓他注意觀察幫做工作。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脆弱,容易沖動。
三、多方交流,春風化雨
第二天上午,周小明的媽媽來了,大家在一起認真交流。
“怎么孩子好像有些不識數(shù)呢,老師已經(jīng)表明了態(tài)度,卻還一直在那軟磨硬泡著不走,好像是硬要似的,給也得給,不給也得給!令老師生氣?!?/p>
他媽媽說:“這種情況其實在初中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很多次了,那時的班主任人胖胖的,很溫和,他總覺得周小明還是個孩子,好玩,每次手機被沒收后,他都是去軟磨硬泡,老師呢,總是說幾句后,拍拍他肩膀,把他當成不懂事的孩子,就立馬把手機還給他了。所以就有了今天這樣的賴著不走的情況?!痹瓉砣绱?!看來初中班主任對他有些“溺愛”,結果滋長了他“磨”的特性。
“這習慣要改掉!高中的老師不一樣了,手機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變了,再說自己進入高中,又長大了,同類的事情已經(jīng)有了一次,怎么還不改呢?”
“翻老師的抽屜肯定是錯誤的,是一種不禮貌、不尊重的表現(xiàn),如果別人隨意翻你的東西,你會怎么看?”
“對于手機,你去老師那里懇求,這是表達你的想法,但老師選擇怎么做,是老師考慮的事情,怎么能硬要呢!”
“再說,你賴在老師辦公室一直不走,老師拉你走,就叫做打你啊!有的話不能隨意說的!”
搞清楚是非曲直后,周小明就此事做了認真的反思,他提出:翻抽屜、軟磨硬泡是不對的,向老師承認錯誤,當面道歉;學習時間玩手機不對,以后堅決不玩手機了;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學會理智、正確地處理問題。
四、借題發(fā)揮,凝聚共識
隨后我在班級就手機問題開了一節(jié)專題班會課,由團支部書記牽頭組織同學們充分辯論,一方面就周小明的所作所為進行辨析,真理越辨越明;另一方面,關于手機,最后大家形成共識:一是
原則不能違背,遵守學校的手機管理制度;二是共同簽署“手機攜帶與使用協(xié)議”,約定不在教學區(qū)域使用手機并關機、午休期間和晚上宿舍熄燈后不用手機等細則;三是登記每個人的手機號碼,帶到學校的手機一律上交班主任或班干部集中管理,班主任不定期打電話抽查,如發(fā)現(xiàn)同學手機違背“協(xié)議”,一律沒收,由家長到校領回;四是同學之間互相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違規(guī)的,發(fā)現(xiàn)者有獎勵,被發(fā)現(xiàn)者受懲處。
五、理性思考,愛需智慧
1.經(jīng)常說家長“溺愛”,這種溺愛有沒有來自于班主任、老師的呢?如果初中的那位班主任換個方式處理這種“軟磨硬泡”,既講原則又講策略,是不是會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呢?可能學生身上的某些不良習慣也與老師要求不高是緊密相連的。人非圣賢,教育工作者自身也需要經(jīng)常反省,對學生的溺愛肯定是要不得的。
2.手機攜帶和使用上,只堵不疏的一刀切是否合適?如果制度跟進、管理措施得當,鑒于現(xiàn)在的社會形勢,很多家長在外地工作,為了方便和子女的聯(lián)系,學生帶手機也是未嘗不可的。因為學生在手機使用上存在不足就來個一刀切地不許帶,是否欠妥值得思考。因噎廢食不可取,當然必須要加強宣傳,引導使用,管理到位,宜疏不宜堵為上。
3.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懇求時,能否講究些處理的智慧呢?假如答應小明第二天活動時使用手機,看他是否按時送回,既考察學生的誠信度,再以此為契機督促其上進心,也未嘗不可。同時在語言上,作為老師應該樹立什么樣的榜樣?暴力語言肯定不可??!如何為人師表,要講究教育智慧,面對學生,切忌簡單粗暴。
4.學校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是否該有學生的參與會更好?主體性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素質教育活的靈魂。學生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這樣產(chǎn)生的管理措施才更有針對性,才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成為管理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實踐者,以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的政治參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