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墩杰
【摘 要】作為高中教育中的基礎學科之一,高中物理的學習難度相對較高?;诖?,本文分析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并從物理自主學習與過程性評價等方面,闡述開展物理教學的實踐成果,以期為高中物理教學提供良好的理論參照。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物理;自主學習;過程性評價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變化,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逐漸成為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目標。結合傳統(tǒng)物理教學狀況可知,由于受到學生學習興趣不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傳統(tǒng)教學方法難以實現(xiàn)上述目的。對此,需要通過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一)運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面
與傳統(tǒng)理論知識教學相比,創(chuàng)新可以通過演示的方式,促進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過程中,可以利用導入創(chuàng)新的方式完成新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以高中物理中的自由落體知識為例,教師可以邀請自愿參與的學生到臺前來,師生合作完成快速抓尺:教師將一把尺子放在一個較高的高度,學生保持下蹲姿勢,將雙手放在地面以上位置,負責抓尺。當尺子下落后,學生需要合理把控自由落體時間,在尺子落地之前將其抓住。對于學生而言,這一創(chuàng)新情境教學的引入能夠快速激發(fā)他們對自由落體這部分物理知識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間接促進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設置生活中的物理實驗方面
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結合當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狀況的分析可知,學生對物理實驗教學興趣不足,是影響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設生活中的物理專題實驗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物理實驗教學的興趣。
(三)開辦趣味物理實驗比賽方面
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還可以采用開展趣味物理實驗比賽的方式完成創(chuàng)新教學任務。例如:可將高中物理中的力學知識作為基本參照,在自愿參與的前提下,要求各組學生以紙船承重為主題,設計出承重能力最佳的紙船。趣味物理實驗的開展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還有利于學生溝通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發(fā)展,通過親身實踐加強對高中物理中力學知識的掌握,提升學習質量。
(四)開展實驗探究方面
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習和探究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推斷能力的關鍵方法。教師運用溯源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實驗能力,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能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與責任意識。例如:當學生完成斜面實驗并推理出結論后,會產生疑問:伽利略基本上已經將斜面實驗說得比較完整了,加上笛卡爾的補充,為什么最后叫牛頓第一定律?僅憑教材中笛卡爾的一段話是很難讓學生認可笛卡爾的貢獻的,所以教師要根據(jù)伽利略和笛卡爾的表述,讓學生進行對比。一方面,笛卡爾是對物體不受力情況進行的描述;另一方面,笛卡爾認為不受力的物體沿著固有的方向運動,這是將個別物理現(xiàn)象進行了一般化的拓展,而牛頓最終總結出了物體運動的原因。這樣,學生對物理實驗就會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與責任意識。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錯誤—疑惑—轉化—鞏固”的過程,通過對物理知識建構過程的探究,學生可以完成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重新平衡”的心理認知過程,同時進行自主學習概念的建構,切實提升學習效率。例如:教學牛頓三大定律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發(fā)展的歷程后,可帶領學生分析牛頓創(chuàng)新之處。第一,牛頓的理論既包括地面物體,也包括空間物體,是物理學的偉大進步;第二,提出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是“慣性”,這也是所有物體都具有的屬性;第三,詳細論述力才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唯一原因。經過這樣的分析,再結合物理學史,學生既能感受人類認識力和運動的關系這一問題的曲折過程,又能明白物理知識的發(fā)展和演化過程,進而掌握物理知識的內涵,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物理觀念。
三、尊重個體差異進行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角度研究事物,讓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探究物質的本質屬性以及規(guī)律,基于已有的經驗和事實建立物理模型。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推斷及驗證來掌握知識,對于探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基于事實進行科學分析,要敢于提出問題并進行驗證,從而提升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在課堂教學中是以學生為主體,但由于不同的個體存在學習能力差異,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選擇適合自己學習能力的相關內容,從而推動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要為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相關內容。所以,在設置過程性評價時除了采用教師的主導評價外,也可通過學生自評、互評的方法,使學生們意識到自身在自主學習過程當中存在的不足,這能夠使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從而真正提高學習的質量與效果。而這一過程本身也就是學生鍛煉自身能力的過程。在物理教學中運用過程性評價實際上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方式的過程,這種要比學生單純記憶知識更有價值,更能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自主學習、過程性評價,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物理知識,還能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胡曉華.淺論“溯源”法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12)
[2]李元生.高中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初探[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7(12)
[3]金加團,楊雪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中學物理,2016.34(19):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