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迎春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農業(yè)畜牧水產局,河北 唐山 064000)
母豬脹氣在臨床上發(fā)病較少,在大多數(shù)豬場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其發(fā)病急,一旦發(fā)病來不及處理,死亡率較高,使豬場遭受一定的經濟損失,所以一定要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積極預防。
該病多發(fā)于膘肥體壯、采食量較大的母豬,哺乳、妊娠、配種后的各階段母豬均可發(fā)生,發(fā)病前沒有明顯征兆,突然發(fā)病,表現(xiàn)為腹部疼痛煩躁不安,有排便動作,但不能排出,背部拱起,接著母豬腹部迅速脹大如球,呼吸急促,突然倒地,呻吟,面部及耳尖發(fā)紫,肛門外翻,豬體溫一般無明顯變化,從出現(xiàn)癥狀到死亡僅1~2h左右,死亡率可達100%,早期發(fā)現(xiàn)可經過對癥治療,降低死亡率。
母豬在沒有充足的飲水的情況下,采食過多干飼料,使飼料長時間滯留聚積在胃腸道內,堵塞胃腸道脹氣。夏季母豬食用發(fā)霉酸敗變質的飼料,引起厭氧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產生脹氣;大量飼喂塊根類、豆餅類等易膨脹產氣的飼料。
冬春季節(jié),豬舍溫度低,母豬飲用冰涼飲水,或在炎炎夏季,直接給豬飲用冰涼地下水,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母豬有胃潰瘍、結腸炎、直腸黏連、腸套疊等胃腸問題,胃腸動力不足,消化障礙,形成脹氣。母豬由于運動量較小,飼喂青綠多汁的飼料比例較少,或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母豬也能脹氣。這些原因使大量氣體不能從肛門排出,母豬腹部脹滿,使整個胸腔及內臟受到擠壓,呼吸不暢,全身血液循環(huán)障礙,很快缺氧窒息死亡。
剖檢病死豬,打開腹腔象輪胎泄氣一樣。胃扭轉或擴張,脾移位并腫大幾倍甚至破裂。胃和腸道臌脹全部被氣體充滿,胃粘膜呈紫紅色,有較嚴重的出血性炎癥,胸腔黏連;肺部被擠壓的呈半白半紫色。
(1)穿刺放氣解壓:在病豬的后大腿根部,也就是倒數(shù)第二三肋骨間緩慢刺入,放氣不要太快,以免壓力瞬間下降,豬死亡。
(2)胃導管放氣法:把導管緩緩插入豬胃中,直到有氣體排出,放氣后豬腹圍明顯變小,再通過胃導管向胃中灌入0.1%的高錳酸鉀1000mL,給豬洗胃,同時把胃內食物排空,再灌服0.05%的甲硝唑溶液,殺滅腸道內梭菌及莢膜菌,給母豬禁食一天,靜注葡萄糖、VC,補充體液。
(3)如果是直腸黏連或便秘導致的腸道不通脹氣,可通過肛門擴張腸道放氣排便,如果是腸套疊引起脹氣,此方法不適用。
(4)對脹氣較輕的病豬,用甲硝唑和小蘇打灌服,林可霉素、復合VB肌肉注射,1次/d,連用2~3d。灌服肥皂水也有一定效果。
盡量防止母豬采食過多吃的過飽,盡量少飼喂易膨脹產氣的飼料,以免消化不良,產生脹氣。
冬春季使豬舍溫度達到一定標準,防止飲用冰凍水,減少對母豬胃腸道的刺激。
夏季妥善存儲飼料,防止霉變。適當飼喂青綠多汁、粗纖維豐富的飼料,每日驅趕母豬適量增加母豬運動,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飼料添加甲硝唑、林可霉素、小蘇打,全群預防,防止梭菌、莢膜菌大量繁殖。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對豬只健康狀況細心觀察,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做好豬場日常消毒工作。
本病與飼養(yǎng)管理有著密切關系,雖然發(fā)病率低,但一旦發(fā)病,病程快,治愈率較低,經濟損失大,加強飼養(yǎng)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