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許多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教學研究的重點也從對教材的關注轉變到對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關注,教師不再單純地思考“教什么”,而是更多地思考“如何教”。從平時的聽課調(diào)研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課堂雖然注重學生的活動,卻缺乏有效的引導和思考;看似緊湊的教學節(jié)奏,貫穿始終的是師生間的一問一答。為此,筆者在本學科組內(nèi)開展了一次專題研究活動,以《探究中點四邊形的形狀》為課題,指導一位教師備課、磨課、上課,讓其在新舊教育理念的碰撞沖擊下獲得觀念的提升。
單線直進? 波瀾不驚
第一次,教師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備課、上課,以下是筆者在聽課過程中記錄的教學片斷:
師:(投影圖1及問題1)依次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什么形狀?
生:(七嘴八舌,有的說矩形,有的說平行四邊形,有的說菱形。)
師:同學們對這個四邊形的形狀好像不太確定,我們一起來推導一下。大家還記得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嗎?
生:(齊答)記得!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師:四邊形可以轉化為三角形嗎?
生:可以。
師:怎么轉化?
生:連接對角線。
師:(做輔助線BD)如果我們連接對角線BD,就得到兩個三角形△ABD和△CBD,這樣就可以運用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教師講解并展示推導步驟)
師:通過上面的推導,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生:依次連接任意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師:像四邊形EFGH這樣的四邊形,我們把它叫作中點四邊形。下面我們要繼續(xù)研究一些特殊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形狀。
師:(投影圖2及問題2)正方形的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形狀?
生:(異口同聲)正方形。
師:我們再來研究一下菱形和矩形的中點四邊形形狀。(投影圖3和圖4)
生:菱形的中點四邊形是矩形,矩形的中點四邊形是菱形。
這節(jié)課是典型的“單線直進”式,一開始,教師投影出圖1,讓學生觀察、猜想平行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形狀,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但是,教師沒有抓住這一時機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的條件和氛圍,而是通過問答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隨著教師提問的逐漸深入,學生的回應越來越少,大部分學生只是沉默地傾聽或觀看。教學中看似教師引導著學生觀察、猜想、證明,經(jīng)歷幾何探究過程,實則課堂始終被教師主導和控制,學生的思維一直局限于單個問題,對整節(jié)課的知識缺乏整體感知,在“被動接受”中逐漸喪失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的動力。
明確主體? 取舍有度
經(jīng)過認真思考,教師進行了第二次備課,確定教學目標如下:一是經(jīng)歷畫圖、觀察、猜想的過程,探究特殊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的特征,并證明結論;二是探究中點四邊形的形狀與原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目標一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指明本節(jié)課要運用的探究方法;目標二關注學生的深度思考和深度學習,讓學生在知識結構上獲得整體感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從原來“能證明幾何結論”改為“掌握幾何探究的一般方法”,難點也從“掌握四邊形問題轉化為三角形問題的常用輔助線方法”改為“探究中點四邊形的形狀與原四邊形之間的關系”。組內(nèi)教師針對這兩個目標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筆者也給出如下建議:一是精心設計每個教學問題,讓問題更清晰、更明確、更符合學情;二是精心設計每個數(shù)學活動,對探究的方法和活動應有必要的指導和要求,讓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性。
整體建構? 教學相長
于是,教師又著手進行了第三次備課,以下是筆者在第三次聽課中記錄的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四邊形的知識時,經(jīng)常會類比三角形的學習思路,有時還會將四邊形轉化為三角形來研究,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在數(shù)學學習中是經(jīng)常用到的。今天,我們就要用這種方法來研究四邊形的一個性質,請大家畫一個任意四邊形,取各邊中點,然后順次連接這四個中點。(學生自己在紙上畫圖,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示范畫圖)
師:順次連接一個四邊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叫作中點四邊形。大家將自己畫的圖與其他同學的圖比較一下,仔細觀察,猜一猜這個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形狀?
生1:我認為它有可能是平行四邊形,也有可能是矩形或菱形,還可能是正方形。
生2:我認為它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其他學生有的贊同生1,有的贊同生2。)
師:為什么大家的意見不一致?
生3:有的人畫的不是任意四邊形,是特殊四邊形,所以中點四邊形也很特殊。
師:看來,大家畫的圖形不一樣,所以觀察得到的結論不一樣。那么,一個任意的四邊形(不特殊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是什么形狀?
生(異口同聲):平行四邊形。
師:下面,請大家證明,任意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分小組交流,教師任意點一個小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評價,并對證明方法進行總結。)
師:大家在之前畫圖時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特殊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也比較特殊,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研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特殊的四邊形?
生: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師:要研究特殊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我們還是和剛才一樣,先畫圖,然后觀察猜想,最后進行證明。
(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
……
師:四邊形的形狀是由哪些要素確定的?
生:邊、角、對角線。
師:我們在研究特殊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時,也是從邊、角、對角線這幾個方面來研究。大家思考一下,中點四邊形的形狀和原四邊形的哪個要素有聯(lián)系呢?
生(興奮地):對角線。
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前面證明中點四邊形的形狀時,我們都連接了原四邊形的對角線,都是用的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所以肯定跟對角線有關。
第一次上課時,教師的講授占據(jù)了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從啟發(fā)學生思考輔助線的做法到推導證明的每個步驟,教師都進行了詳細地講解,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多,但思維容量不足。而在第三次上課時,教師依據(jù)“以生為本”的理念,從整體對知識進行建構,以問題作引導,將教學內(nèi)容大量刪減,雖然講得少,但是學生通過一些數(shù)學活動,自己學、自己悟,不僅掌握了數(shù)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思維也得到充分發(fā)展。
課程改革的成敗取決于教師,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則是新課程改革的靈魂。只有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落實到日常的每一堂課中,才能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從而在知識和能力上獲得更多、更廣闊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宜昌市西陵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