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霞
摘 要:新課程教育理念強調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新理念。師生角色換位法的靈活引用,不僅能夠突破傳統(tǒng)授課理念、模式的種種局限,也能夠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深入地探究分析某個知識點,這樣不僅有助于授課環(huán)節(jié)與成果的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yǎng)也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角色換位法;初中地理;應用研究
在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通常都是兼“文科”與“理科”教師為一身。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除了要落實好“教”的角色之外,為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提供科學指導,還要善于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思考各類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夠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需求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yǎng)成果。
一、角色換位法的作用分析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角色換位法的科學引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及時轉變學習理念、積累更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也能夠全面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促進其地理學習興趣與效果的不斷增強,在日常教學中,師生也能夠真正做到相互理解、和諧相處。
二、角色換位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心理層面的換位思考
面對一些學習成績一直無法得到顯著提升的學生,很多教師都認為使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是不理解教師等。在實際授課中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下課鈴雖然已經響了,但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經常會出現延遲下課的情況,而對于這種情況,學生都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耐煩,有些東張西望、有些竊竊私語,更有一些大膽的學生直接要求教師快點下課。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若單純地從自己的角度想:自己延遲下課只是為了多給大家傳授一些知識,但卻沒有人領情。這樣極易產生不滿情緒,沖學生發(fā)火,導致雖然課程講解的非常精彩,但也難以取得理想授課效果。相反,教師若能夠從學生的角度來做出這樣的考慮:若每個教師都延遲下課,那么學生不僅沒有時間休息,也根本沒有機會去好好地準備下一節(jié)課。通過這種換位思考,不僅可以理解學生的無奈和不耐煩,也不易發(fā)脾氣,在反思、解決問題過程中,自身綜合素養(yǎng)也能夠得到顯著提升,這樣既有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也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1]。
2.了解學生興趣,想學生所想
興趣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探究地理知識的重要動力。經過一系列教學實踐、調查了解到,大多數學生都喜歡教師引用多媒體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主要是因為多媒體擁有強大、多樣的功能,能夠以聲音、圖像和顏色等豐富多樣的形式來將地理知識更生動、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點時,對于晝夜長短的變化、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這些空間感、立體感相對較強的教學內容,僅用平面靜態(tài)圖很難達到理想效果,但若能夠科學引用多媒體技術,將原本靜態(tài)、抽象的知識更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不僅有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顯,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效率也能夠得到顯著提升,對所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為此,在實際授課中,其教師應積極面對、克服各種困難,結合學生不同階段的興趣愛好,重視各種新穎、先進輔助教學手段的科學引用,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構建生動、高效的地理
課堂[2]。
另外,在實際授課中,學生的思維活動是怎樣的?在想什么?教師要做出哪些考量等,都需要教師在備課中提前做好各項預設,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表露的想法,要巧妙的從不同層面探測其想法,引用更科學、適合的方式來講解、引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講解學習方法,解學生所難
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yǎng)成果,也為了給學生今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除了新穎、豐富知識的講解之外,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行重視豐富、適合學習方法的傳授。如,學習地理必須要懂得運用地圖,指導學生讀圖、用圖,熟練掌握著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逐漸懂得從地圖上獲得相應的地理知識,也能夠從中發(fā)現很多新的問題,積累到更適合的問題解決方法。例如:某教師在講解世界氣候類型及特點這一知識難點時,就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增強理解。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對氣候類型及其各自特點產生深刻印象,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對于一些學習探究難點,教師應懂得從學生角度來思考,真正懂得學生遇到了怎樣的難題,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選擇適合方法、手段幫助學生化解。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養(yǎng)成果,其教師除了新穎、豐富知識的傳授之外,還應重視、完善角色換位法等新穎、多樣化教學策略方法的科學引用,構建更生動、高效的地理課堂,引導更多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其中,凸顯教學活動的靈活性、針對性與教育性,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盧曉旭,陸玉麒,仵芳,等.教育均衡視域下我國基礎教育教研水平區(qū)域差異分析:以中學地理教研水平區(qū)域差異為例[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6,36(12):14-21.
[2]張雪松,鐘小輝,李家清.Google Earth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長江”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1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