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章
摘 要: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對于大學生群體我們需要重視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在未來依法治國的國家下需要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yǎng),擁有最基本的法治意識。本文便探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
關鍵詞:全面依法治國;大學生;法律意識培育
從黨的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全面依法治國理念開始被更多的人所重視。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保障。是保障我國長治久安興旺發(fā)達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四個全面”的組成部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能夠加快我們法治化社會建設能夠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應當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yǎng)。各大高校應當要注重對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應該加強法治教育建設,讓當代大學生懂法、信法、守法。要通過法治教育讓大學生具備法律意識,一方面讓其遵守我國法律,另一方面要讓大學生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不斷推進,在不久的將來社會必將是一個法治化的社會。大學生法治意識的養(yǎng)成對大學生十分重要。
一、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
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xiàn)有利于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fā)達,只有通過法治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內(nèi)部環(huán)境才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社會主義法治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是經(jīng)歷過時間和歷史的考驗。改革開放之前,我們法治水平較低因此帶來了一定的混亂,對國家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影響。改革開放之后,依法治國的口號逐漸提出,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深入國家也逐漸平穩(wěn)起來,穩(wěn)定的法治環(huán)境給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提供了物質(zhì)保障。因此,實現(xiàn)全面依法治國能夠營造更加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為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大環(huán)境。
二、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問題與現(xiàn)狀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棟梁,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所在。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水平,關系著我國現(xiàn)代法治建設的進程。大學生是我國推進依法治國的人才基礎,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智力保障。依法治國需要普及全民,然更多的人參與到依法治國建設中來。普及依法治國,首先需要注重對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
大學生所接受的社會教育水平較高,理應當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yǎng),自覺遵守法律。然而,由于學生接受應試教育時間較長,社會公共教育往往被忽視。在高校層面,高校對于法治教育建設不到位,造成很多大學生不了解法律,由逆反心理的學生甚至抵觸法律。在家庭方面,學生家長往往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好的習慣可能會讓孩子受益終身,而家長不好的習慣往往會成為孩子走向犯罪的誘因。在大學生群體當中,犯罪率有逐漸呈現(xiàn)出一個上升的趨勢,馬加爵案、藥家鑫案、李剛案都是歷歷在目的大學生犯罪案件??傊?,現(xiàn)階段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法治意識普遍不高導致大學生這個群體法律意識淡薄,不懂得運用法律去維護自己的權益,更有甚者無知的去觸犯法律的雷池。
就目前現(xiàn)狀而言,高校對于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yǎng)不健全,法治教育缺失,大學生法治意識普遍不高,高校沒有很好的開展普及法律的課程,大學生法治教育培育又少之又少,這點高校難辭其咎。在各大高校當中非法學專業(yè)法治教育選修課程少之又少。各大高校開設的法治課程除必修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與《就業(yè)指導課程》外能夠涉及對大學生培養(yǎng)的法治教育課程幾乎沒有。高校對于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較弱,造成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總的來說是高校教育體系缺失,法治意識的學科建設緩慢,高校教學方式匱乏,評價體系不完善。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的必要性
首先,全面依法治國理念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方法保障。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理念能夠不斷健全我們法治社會的建設。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所在,是國家培養(yǎng)的人才,理應當肩負起歷史使命,作為當代大學生應答具備最基本的法律意識。要能夠去積極響應國家法治建設號召,自覺遵守我國法律法規(guī)。面對現(xiàn)在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局面,高校要注重對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
其次,大學生同樣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同樣屬于公民的范疇,作為公民都必須了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所在。加強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有利于更好的幫助大學生去融入社會,讓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能夠去了解社會。
最后,對于大學生法治意識培育是時代的需要。在依法治國背景下社會各界都注重對法律的學習。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應當加強對當代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
四、結(jié)語
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理論被社會各界廣泛重視?,F(xiàn)如今全面依法治國理論已經(jīng)成為“四個全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筆者相信,未來的社會定將會是一個法治化的社會。依法治國理念正在社會方方面面穩(wěn)步推進,人們對于法律的信仰正在構建。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xiàn)需要提高全民的法治素養(yǎng),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更應當具備一定的法治意識。隨著依法治國的深入進行,法治思想也必將會深入人心。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首先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然后要時時關心國家大事,了解社會發(fā)生的熱點案例,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所應當做到的,只有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才能具備一定的法治意識。社會各界需要加強對于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高低會大大影響到我國法治化進程的快慢。只有更多的人開始信仰法律,那么才能夠有真正實現(xiàn)依法治國的那一天。
參考文獻:
[1]呂犟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意識提升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7.
[2]劉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的大學生法治教育路徑建設與方法改革研究[J].法制博覽,2017(18):83-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