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志強
摘 要:雖說文無定法,但是寫文章也有一些基本規(guī)則需要遵守。而講課和作文有相似之處。按照寫一篇好文章的要求來講課,課堂必然條理清晰,別有風趣,且事半功倍。長此以往,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學生素質(zhì)都大有裨益。
關鍵詞:課堂;教學;構思;結構
什么樣的課堂才是和諧課堂,恐怕是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也許大家說得都有道理,只是自己的感悟不同,自己選擇的角度不同而已。
語文課堂和文章很像,這是我在為同事的一次評課中突然想到的。后來查閱資料,竟也有此想法的人在。如葉乃芳就認為:寫文章與課堂教學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和藝術的相似,語文教師要利用專業(yè)特長,發(fā)掘智慧資源,盡快適應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水平。[1]看來,持此觀點者并非我一人。但是,話說回來,這也不過是角度的問題。
一篇文章應該是和諧的,如果一節(jié)語文課也能像一篇文章一樣,那么,這樣的語文課也應該是和諧的了。語文課與寫作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如,寫作需要構思,語文課需要構想;寫作需要材料支撐,語文課需要內(nèi)容填補;寫作要列提綱,語文課要備課;寫作需要有一個中心,圍繞中心展開論述,語文課每節(jié)也需要一個重點,圍繞重點展開講解;寫作需要起承轉(zhuǎn)合,語文課也應該有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寫作要有文采,語文課也應該語言優(yōu)美;寫作要表達作者意圖,給人以啟發(fā),語文課也應該充滿激情,有教育意義。凡此種種,如果把一節(jié)語文課上成一篇文章,這樣的語文課應該是和諧的了。
首先說說構思。寫作離不開構思?!段男牡颀垺防镎f:“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鍵將塞,則神有遁心。”[2]這段話不僅講出構思的重要性,而且講到思維的廣度與深度。一節(jié)語文課也是離不開的構思的。
再說材料的準備。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大量的材料作為支撐。而一節(jié)好課也是在檢驗上課教師占有材料的多少。程少堂老師在廣東講《錦瑟》這節(jié)公開課的時候,竟然參考了52本書。這不能不令我們思考。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寫到文章里去,也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在課堂上使用。這就考驗語文教師的篩選材料的能力了。
寫作需要有一個寫作提綱,來提示寫作內(nèi)容。而語文課則需要一個教案來提示教學內(nèi)容。老師們上課必須帶好教案,因為這是這一節(jié)課的臺本。它決定著這一節(jié)課如何貫徹實施。當然,正如寫作提綱可以在寫作的過程中改動一樣,教案也不能是呆板的,也要隨著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而機動靈活地進行改動。寫作提綱能夠確定文章的中心。
其次,說說結構。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云:“作今樂府法喬孟符(吉),博學多能,以樂府稱。嘗云‘作樂府亦有法,曰鳳頭豬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麗,中要浩蕩,結要響亮。尤貴在首尾貫穿,意思清新。茍能若是,斯可以言樂府矣?!盵3]文章需要有一個好的結構作為骨架,“鳳頭豬肚豹尾”是傳統(tǒng)寫作的不二法門。但古人又說文無定法。但無論如何,一篇文章都要有一個清晰的結構才能讓讀者讀得下去,讀得舒服。而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也需要像文章那樣有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
寫作要有文采,語文課更應該語言優(yōu)美。古人說,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就是講的文采的重要性。很多老師總喜歡聽語文課,當然有其他的原因,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語文教師一般語言優(yōu)美。一篇文章如果語言優(yōu)美,讀者就會得到美的享受,反之,則會讀來生澀,甚至心生厭惡,產(chǎn)生不好的效果。語文課堂也是這樣,教師駕馭語言的能力高,就能為課堂增色不少。有教師在講《沁園春·長沙》的時候,問了一個問題:在該詞的開頭部分哪個字用得最好?正確答案是“獨立寒秋”的“立”字,但是有同學卻選擇了“獨”字。該教師非常聰明地鍛煉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他說,“獨”字也很好,但是沒有“立”字好,“獨”字對“立”字起到了助力的作用。接著,該教師用了幾個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他說,這就像駿馬蹄下的疾風,這就像將軍陣中的旗鼓,這就像美人腮邊的一顆痣。并且,他讓學生接著寫下去。這樣的語言,就有很強的感染力。我相信,學生們都會陶醉于其中,也會欣然寫下幾個句子來鍛煉自己的文采。教學效果不就出來了嗎?
凡此種種,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正像一篇好文章一樣,其實,二者之間的共同點還有很多,只要你細心思考,就會找出更多的相似。
其實,重點還不在于找出其中的共同點,而在于怎樣把一節(jié)課上得真正像寫一篇文章一樣。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么,語文課堂將是和諧的課堂。而和諧課堂的受益者,除了學生以外,還有老師們自己。
參考文獻:
[1]葉乃芳·課堂教學的文章學[J]·時代教育,2008,8:162-163.
[2]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95-296.
[3]陶宗儀·南村輟耕錄[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