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增+程曉瑛
摘 要:即時作文就是讓學生在規(guī)定在時間里面完成規(guī)定篇幅在文章。要想寫好即時作文,學生需要學會細微觀察,學會勤于思考;與教師而言,需要精心設計教案,教會學生組織語言與結(jié)構(gòu),并反復推敲修改,以提高學生駕馭文字、寫好作文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即時作文;觀察;指導;修改;講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9-01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81
即時寫作形式,很早以前就有了,然而一些教師對即時寫作這種方法運用的不多,不了解即時寫作的積極意義,且不知如何實施。下面筆者結(jié)合作文教學及對作文教學的研究,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即時作文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習慣
(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寫作的習慣
大多數(shù)教師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教學,總是把作文的時間放到課后或回家完成。時下的學生,手機、電腦家家有,人人使用,手機一搜索,電腦一下載,什么樣的作文瞬間完成了,應付差事太便捷,這無形之中讓學生養(yǎng)成了懶散應付的毛病。更有甚者,搜索到的作文與要求的題目文不對題,鬧出很多的笑話。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生不思考、不寫作的壞毛病,離開網(wǎng)絡就寸步難行。即時作文的好處就是無形中給學生寫作的壓力,促使學生獨立寫作,即使出現(xiàn)文不對題、不知所云的現(xiàn)象,也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是自己思考的結(jié)果,教師批改也更有針對性。
(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每周一篇,放任學生去寫,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不得抄錄網(wǎng)上作文。這樣的要求,雖然是讓學生獨立完成,但時下手機電腦已經(jīng)成為人們衣食住行的依靠。很多學生完成作文都是網(wǎng)絡下載,然后引用靈感,東補西湊,成為“四不像”的作文。即使這樣,他們也得幾天甚至一周才能完成。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作文還得讓家人幫忙,網(wǎng)上搜索,出門打印,搞得全家“人仰馬翻”。即時完成一篇作文,無論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還是激發(fā)寫作激情方面,都會有很明顯的效果。
(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效率
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時下的信息時代,更要求學生高效率地完成任務。作文也如此。如何使當下的學生適應時代要求,提高寫作效率,這是我們做基礎教育工作的教師應該精心思考的問題。因此,即時作文也是時代對作文教學的硬性要求。
二、指導學生即時作文的策略
根據(jù)我進行即時作文的教學經(jīng)驗,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指導。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細微觀察的好習慣,即時記錄
1.要求學生將一天的所思所想,以碎片化的方式記錄成日記。QQ、微信、博客是時下最流行的碎片化的文字文化呈現(xiàn)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教育引導當然也要緊跟時代。這就要求教師順應時代,將過去那種要求一大篇、一整章寫作的習慣,改變?yōu)橐粋€詞語、一個心思、一個贊嘆、一個笑臉、一幅畫圖等隨意的臨時的碎片化的記錄。積累多了,隨時都可在寫作時運用。正如《勸學》中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p>
2.要求學生養(yǎng)成精細觀察的習慣。觀察,從字義上分解為觀和察。觀,是看到顯露在外的世界萬物及現(xiàn)象,察是伴著自己思考的過程。但更好要學會觀察人物心理。人物心理是隱藏在內(nèi)心的,不像肖像、言行那樣清楚,我們可以觀察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外在表現(xiàn),揣摩、推測其心理活動,還可以去問問當事人是怎么想的,在想些什么?如果平時沒有養(yǎng)成細微觀察的好習慣,不能將自己觀察的素材記錄下來,到寫作時,就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挖空心思,半天憋不出半個字來。所以,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時時積累。
比如,寫《我的媽媽》,從自己最熟悉的媽媽寫起,就可以將平時積累下的對媽媽觀察、感受、體驗、銘記的點點滴滴寫下來,連綴成篇。而且這些素材的積累都是來自平時對媽媽的觀察、感受,是生活的縮影,沒有仔細的觀察很難寫出新意。
3.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問題的好習慣。平時的積累記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紀實,因為時間緊迫只能囫圇吞棗,不能及時消化吸收,更不可能升華提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觀察積累時養(yǎng)成思考問題的好習慣,與朋友、同學就觀察到的事物進行廣泛細致的討論,深挖事件和現(xiàn)象背后的內(nèi)涵。同時也要養(yǎng)成多面思考、換位思考的習慣,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二)精心設計好即時作文的課堂教學案
1.教會學生認真審查題目。細心審查題目是寫好作文的關(guān)鍵。要明確一個題目的合適的文體,抓住題目的題眼,確定題目的寫作范圍。教師時常進行這樣的專項訓練,學生才能達到培養(yǎng)即時作文的能力。所謂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這一步走歪了,就會使下面的寫作變?yōu)橥絼凇T诖_立文體、文眼、范圍之后,還要確定文章的中心,明確寫作目的。脫離了文章的靈魂——中心思想,所寫的文章也就無意義了,只能看作是文字的堆砌。
2.寫作目的和意義是學生自己將積累的素材像串珠珠一樣串起來的那根“金線”。學生在平時碎片化的積累中,堆積了大量的原始材料,要到寫作時,卻不知用哪個好,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用上,堆積如山,疊加成篇,還有的出現(xiàn)了不知道如何選材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求學生認真思考,挖掘原始素材背后的潛在的意義。這又是個需要思考咀嚼的問題。
3.在學生寫作之前,還要進行一些腹稿。如同腦子中過電影一樣,把腦海中出現(xiàn)的情景一幕幕的過一遍。這樣就可大大地減少筆誤。至此,一篇完整的文章已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接下來就是花上半個來小時,用文字把它寫出來。
(三)教育學生養(yǎng)成修改作文的習慣
讓學生懂得賈島“推敲”的故事,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做到在一篇作文寫完后,要從字、詞、句到段、篇、章,由點到面逐一反復進行修改,直到認為滿意才肯罷手。修改作文的過程也是學生駕馭文字、提高作文能力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陳云.捕捉真實,表達即時——記一次即時作文指導課[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2(3).
[2] 易啟芳.及時捕捉生活的精彩——一堂“意外”的作文課[J].時代教育,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