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芬
摘 要: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關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成為社會的焦點和熱點。鑒于現(xiàn)在的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關鍵階段,因而其心理也容易產(chǎn)生相對較多的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生活和學習。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9-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9.046
最近幾年來,小學生因心理健康因素導致學習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在其成長過程中受到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多方面的壓力。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在重重壓力之下,不能很好地應對這些壓力,不知道如何排解這些壓力帶來的種種問題。久而久之,這些問題逐漸就成為了他們的心理負擔。下面對如何有效的對小學低年級學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一、教師應在課堂上采取知識教育和心理教育雙管齊下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改變傳統(tǒng)的只是對教科書和知識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育教學模式,要加強在課堂上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傳道授業(yè)解惑”,尤其是要加強對小學低年級學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實際的教育和教學實踐中,要采取知識教育和心理教育雙管齊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全面對學生進行教導。課業(yè)知識和心理知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兩者兼顧,不可偏頗。由于各科內(nèi)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此外,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有效輔正小學低年級學困生的心理狀況。
二、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力量。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狀況。教師可以在和家長的交流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進而對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問題在源頭上進行有效遏制,做到有的放矢。教師還應該積極與家長溝通,正確引導家長不要單方面過度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應重視其心理健康狀況。還有,在與家長的溝通中,要讓家長注意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以身作則,避免對學生造成不良影響,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對學習造成消極作用。此外,教師還要提醒家長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懂得尊重學生,以此養(yǎng)成其樂觀進取的精神,避免其因為家庭心理教育的缺失而導致學習困難[1]。
三、通過互動式教學,建立師生間的良好關系
教師在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在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同時,也可以充分了解各個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況。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其心理健康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分析自身存在的問題,引導采用積極的方式進行自我疏導。這樣,可以在互動式教學的過程中,促使他們徹底改變對自我的認識,重新樹立學習和生活的自信。這種互動式教學可以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為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架設一座橋梁。通過這種互動教學的方式,增進教師對學生的真實了解,可以有效地解決小學低年級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問題的陰影[2]。
四、通過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qū)n}講座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
在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適當?shù)慕虒W形式,對存在學習困難的小學生進行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以及專題講座等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對這些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這些課程的內(nèi)容可以采用組織故事會、做游戲等一些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階段特點的方式進行展開,這樣可以讓小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興趣和接受。通過這樣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可以幫助學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存在的學困生,使其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盡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五、開設心理咨詢室,加強咨詢與輔導
開設心理咨詢室,為小學低年級學困生進行專項調(diào)查和咨詢。通過心理咨詢室的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加強學校和教師對小學生學習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的了解,還可以為一些因為心理問題而導致學習困難的小學生建立一條溝通和交流的渠道,讓他們能夠敞開心扉。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可以讓存在學習困難和心理問題的小學生,對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有正確的認識,進而可以使其以積極的心理和態(tài)度,對自身進行合理有效的疏導,進而行之有效地解決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心理健康問題或疾病導致學習困難的問題[3]。
六、結語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之下,教師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思維及行為方式,在課堂上采取知識教育和心理教育雙管齊下的教學方式,設立互動式課堂,重視學生的家庭教育,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合理有效的交流,開展心理健康選修課等形式的活動,以及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等方式,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況,加強對其心理健康的有效指導,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對學習和生活的自信,使其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李俊峰.低年級小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改進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2016.
[2] 唐萍.小學三年級語文學困生成因的個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3] 張娟.小學階段流動兒童學業(yè)情緒、學業(yè)延遲滿足與學習適應性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