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柳
(河池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精準扶貧的思想賦予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新的內涵。因此,如何開展地方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如何著力推進在“識別對象”、“資助力度”、“精神扶助”和“隊伍建設”方面工作的精準化,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是我們地方高校每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課題。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痹?018年新年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強調:“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2020年成為我們貧困地區(qū)脫貧的一個精準時間結點,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國家對脫貧工作的莊嚴承諾和責任擔當。在精準扶貧脫貧應戰(zhàn)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尤其是教育脫貧攻堅的重要戰(zhàn)略思想,為我們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提出了總體要求和任務目標,指明了具體方法和關鍵點,找到了問題突破口和應對舉措。
學生資助工作是教育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肩負著重要使命,而貧困生要成為搖籃中脫穎而出的人才,使他們從量變達到質的飛躍,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的資助目標,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可以說是關鍵的“最后一公里”了,學生資助的“精準化”將直接關系到貧困生家庭的民生福祉、整個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當前,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020年脫貧”的目標在時間上已越來越少,可任務卻依然十分艱巨,因此,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要勇于走在教育脫貧攻堅的前邊,精準靶向,精準施策,對癥下藥,全方位切實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實效,為社會為國家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滟x予責任擔當的有用人才,為教育脫貧攻堅不斷輸送“造血劑”,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真正實現精準脫貧,真正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制定了資助政策,完善了管理制度,健全了資助體系,有效幫扶貧困生成長成才,完成學業(yè),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要切實抓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真正實現《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guī)劃》中提出“人人有學上、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目標,高校除了做好扶錢工作外,還得將扶志、扶智、扶德等納入“最后一公里”資助工作的重要內容。當前,不少地方高校不是因地處偏遠地區(qū),就是因經濟欠發(fā)達,或是因抓教育重視相對不夠等客觀原因,致使在推進學生資助工作時還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一是資助對象識別存在不精準現象。地方高校貧困生認定一般都是根據本?;蛏霞壊块T出臺的認定辦法來開展工作,其認定步驟是規(guī)范的,程序是完備的,但由于學生個人對貧困未能正確認識到位、資助工作隊伍綜合素質不高、建立的貧困生認定數據庫更新不及時等原因,使得應該需要資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其未在資助賬單里,成為了扶貧賬上的“隱形人”。
二是資助存在力度和平臺不夠現象。絕大多數地方高校貧困生的比例相對都較大,除了落實國家有關資助政策幫扶外,地方高校通過自身或各方渠道為貧困學生搭建資助平臺的辦法不多,能力相對也不足,使得學生資助工作未形成多方位參與,協(xié)同推進精準資助教育脫貧的大格局。
三是資助幫扶內生動力未能有效激發(fā)。地方高校在貧困生經濟資助上較為重視,落實力度也較為到位,雖也知道經濟幫扶的同時也要抓好精神幫扶,但是貧困生數量相對過多,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綜合素質和業(yè)務能力還不夠“精”,在“扶志、扶智、扶德”方面相對做得不全不深,未能實現“一生一策”,未能很好的激發(fā)貧困生的內生動力。
要實現“2020年脫貧”工作目標,提高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精準度”,高校應在“四個著力”上下功夫:
1.著力在精準“識別對象”上下功夫。
一是要參考新生入學后向所在學院提交其生源所在地相關部門蓋章后的經濟情況調查表格及其他支撐材料,對申請貧困學生的識別及貧困等級做出最初認評。之后,主管學生資助工作的年級輔導員還可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或利用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寒暑假等時間,通過談心談話、開展“精準資助基層行”實地家訪等方式,了解并掌握學生及其家庭人口數、家庭成員就讀和健康狀況、家庭收入水平、經濟困難程度等最新真實現況,為及時準確更新貧困生信息提供最新數據,有效將靜態(tài)數據向動態(tài)數據靈活轉變。
二是再結合學生在校期間實際消費經濟情況來評定。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校學生都使用校園“一卡通”,通過校園“一卡通”,學生可以到圖書館借閱書籍,上學生食堂用餐,去校園超市購物,給手機繳費充值,打開水洗熱水澡等,收集申請貧困學生這些方面的開支情況;同時,還要通過走訪班級,進入學生寢室,找?guī)熒私獾?,進一步深入全面了解申請貧困學生的消費情況,形成“入學前社會證明+學校內實時檢測”的動態(tài)認定工作模式,使得貧困生認定有據可依,更為客觀。
三是實行“三級把關+公示+監(jiān)督”的工作機制。要加強學校面層、學生所在二級學院層面、班級認定小組層面的定期與不定期的反復排查,通過多次層層核查,公示,師生監(jiān)督等,不斷完善“三級把關+公示+監(jiān)督”的工作機制,使得“一對一”動態(tài)管理數據得到及時更新。
四是要利用所掌握的大數據理念和技術,將收集、篩選申請貧困學生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有效數據信息,科學全面建立起他們數據庫,通過科學分析,及時更新數據,縮小識別對象存在的偏差。通過綜上所述方式方法,力求資助對象不誤、不偏、不漏,為識別工作打下堅實基礎,使“識別對象”實現精準化。
2.著力在精準“資助力度”上下功夫。
加大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是實現“精準資助”的有效方法之一。當前,國家在經濟物質上的資助,已形成較為完善的資助體系。精準“識別對象”出來后,各地高校就要注重“精準滴灌”,在精準“資助力度”上下功夫。
一是要做到因生施策。對農村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城鄉(xiāng)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yǎng)學生、孤殘學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災害或突發(fā)事件等特殊性等不同類型的貧困學生5,高校要考慮他們專業(yè)不同、年級差異等客觀原因,在資助類型、資助金額、資助先后緩急上都要有所區(qū)分有所側重,要做到因生施策,對癥下藥,真正把國家經濟資助精準到每位貧困生。
二是要拓寬精準資助綠色通道。高校在貫徹落實好各類獎助學金、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等資助政策的前提下,利用本校內在資源為那些學習刻苦、能力強、成績突出的貧困生搭建新的資助模式,如設立校長或專業(yè)獎學金等的同時,還要為他們搭建多樣化的資助平臺,主動、積極爭取和籌集社會各界力量,如生產企業(yè)、公益企業(yè)、社會團體、成功校友等,引導他們到校設立基金或獎學金,共同加入到幫扶資助貧困生的隊伍中來,進一步拓寬貧困生資助綠色通道。
三是要加強與地方政府扶貧辦的密切聯系。地方政府扶貧辦對各自所管轄區(qū)域的貧困家庭情況十分了解,他們掌握有最真實可靠的第一手信息,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如果地方政府扶貧辦實現對貧困家庭的精準脫貧致富,那么這些家庭的孩子在大學接受高等教育時就可全身心投入學習與工作,成為國家有用之人,就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四是根據貧困學生實際需求,高??蔀樗麄冑浰托W習書籍和學習輔導資料,免費發(fā)放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御冬時送去棉衣、棉被、棉鞋、毛衣、毛褲、床被單等。通過多層面、多維度的資源與資助平臺,高校便可逐步搭建起多方位參與,協(xié)同推進精準資助教育脫貧的大格局。
3.著力在精準“精神扶助”上下功夫。
隨著精準“識別對象”的產生,精準“資助力度”的到位,著實解決好精準扶貧的扶錢問題后,下一步關鍵就要解決精準“精神扶助”的問題,不斷激發(f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內生動力。要全面激發(fā)他們的內生力量,高校要落實好“扶志、扶智、扶德”三扶并舉的幫扶措施。
一是扶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人窮志不能短,扶貧必先扶志”,要使貧困生脫貧,扶志是進行“精神扶助”的首要行動,對高校貧困生進行“扶志”就是要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高校教師在充分掌握貧困生的思想、學業(yè)、就業(yè)、心理、經濟等基礎上,可采取談心談話無縫溝通、主題班會深入交流、實踐鍛煉提升素質等作法,有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貧困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認識貧困,再輔之深入挖掘、宣傳優(yōu)秀貧困學生先進典型,用身邊榜樣強大的說明力和感召力,培養(yǎng)和造就他們從心理上、精神上敢于戰(zhàn)勝貧困的斗志、勇氣、自信心和決心,牢固樹立“人窮志不窮”的思想和觀念,激發(fā)他們個人當自立、自強、自信,讓他們明白只要自身愿意去努力奮斗實踐6,可以實現“輸血”向“造血”的轉變,是完全可以斬斷“窮根”的。
二是扶智。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必須“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可見“扶志”與“扶智”是并重的,都是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兩把“利劍”,因此在打磨好“扶志利劍”的同時“扶智利劍”也不能加落下?!胺鲋恰本褪且鲋R、扶技術、扶思路。高校要在貧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對其成長成才的培養(yǎng)要有頂層設計,有科學長遠的規(guī)劃,引導他們樹立“貧窮不是宿命,知識改變命運”理念,針對不同的貧困生,整合資源,有效發(fā)動多方力量獻智獻力,實施貧困生教育實踐項目、勵志成長計劃、能力培養(yǎng)方案等“一生一策”“點對點”的扶智措施,建立起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類別豐富、形式多樣、實效明顯的學習培訓方案,不斷增強貧困生知識儲備,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脫貧之“術”,用知識和技能斬斷“窮根”,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三是扶德。要激發(fā)貧困生內生動力,除了要扶錢、扶志、扶智外,還更應扶德。扶德就是要扶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高校的“立德樹人”就是重點要立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可鼓勵和引導貧困生參加以感恩、勵志、誠信、友善、勤儉、尊老愛幼、奉獻、愛國、敬業(yè)、社會責任等為主題的集體討論會、報告會、座談會、學術科技競賽、先進典型示范學習、詩歌朗誦、參觀調研、書評、影評、文藝演出、社會公益等充滿正能量的活動,通過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工作,將“四德”潛移默化的入腦、入心、入行動,內化于心變成精神動力,助推精準脫貧的實現。
4.著力在精準“隊伍建設”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工作機構。建立健全四級管理工作機制,一要成立以學校主要分管領導為組長、學校學生資助工作職能部門主要領導為副組長、其他相關部門和二級學院分管資助工作負責人參加的學校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二是學校要設立有專門負責學生資助工作的機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配齊中心辦工人員,要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三要成立以二級學院分管學生資助工作的領導為組長、二級學院輔導員、班主任、二級學院資助工作負責人等擔任成員的學院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四要成立以輔導員或班主任為組長,學生干部和學生代表任組員的班級學生資助評議小組。
二是拓寬知識面。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要做到“精準”,與學生資助工作這支隊伍自身具備淵博知識和準確掌握國家有關資助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根據新形勢發(fā)展要求,學生資助工作隊伍除了要加強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外,還可通過業(yè)務學習、座談交流、讀書看報等形式,經常學習國家最新有關政策、法律法規(guī)及資助工作業(yè)務知識,做到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從而不斷培養(yǎng)和拓寬學生資助工作隊伍的知識面7。
三是提高業(yè)務能力。具備“精湛業(yè)務能力”是脫貧攻堅任務對學生資助工作隊伍提出的必然要求,針對隊伍不同結構,高校要建立起有重點、分類別、多形式和重實效的學習培育體系,特別是在提高他們辦公軟件操作、語言文字表達、組織管理協(xié)調等方面能力上更下苦功夫,使這支隊伍開展線上工作得心應手,線下工作也游刃有余,成為學生資助工作的精兵強將。
四是增強“三心”。學生資助工作是一項惠民工程,做好這項工程,不僅是國家、社會、高校的責任,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因此,每位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備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外,還要具備有一顆打贏脫貧攻堅堅定的決心、有一顆愛生如子的大愛之心、有一顆為教育事業(yè)而奮斗的奉獻之心、有一顆把學生資助工作做好的責任心,唯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真正把學生資助工作做得更加精益求精,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20年脫貧”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新華網,(2017-10-27)[2018-01-2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新時代·新寄語】專家解讀:習近平新年賀詞鼓勁中國振奮世界[EB/OL].中國青年網.(2018-01-02)[2018-01-29].http://news.youth.cn/wztt/201801/t20180102_11230418.htm.
[3]王磊.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武德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8).
[4]索文斌,聞羽.高校發(fā)展型學生資助工作芻議[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5]河池學院學生手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辦法(修訂).
[6]孫家貴.淺析挫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中國基礎教育,2010,(04).
[7]王月英.高校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實踐與存在問題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