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煥云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0.78
摘要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收治外科手術患者142例,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采用舒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手術室患者采用舒適護理,可顯著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舒適護理;手術室患者;護理滿意度
近年來,護理干預在圍手術期的實施效果越來越突出,逐漸為人們所重視,護理模式的改進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研究就舒適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9月收治手術患者142例,術后選取常規(guī)護理的71例患者入組參照組,男39例,女32例,年齡19~76歲,平均(45.6±2.6)歲;骨科手術26例,普外科手術18例,泌尿外科手術16例,其他手術11例。術后選取舒適護理的71例患者入組研究組,男38例,女33例,年齡20~75歲,平均(45.7±2.4)歲;骨科手術28例,普外科手術17例,泌尿外科手術17例,其他手術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手術類型的比較上,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排除合并心理障礙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秉承知情同意原則,所有患者均在了解研究基礎上自愿參與,也已經征得其家屬和監(jiān)護人的同意,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
方法:參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術前由巡回護士進行接待,帶入病房,并安排手術相關事項;術中,護士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合理科學的體位擺放,器材準備等,同時注意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協(xié)助手術醫(yī)生順利完成手術;術后,將患者送回對應病房并向家屬囑咐相關事項,定時給予換藥以及服藥護理,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益指導。研究組給予圍手術期舒適護理干預,分為術前、術中、術后三大部分。具體如下:①術前舒適護理。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術前探訪,對患者的病史、發(fā)病原因、病情狀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對其進行疾病以及手術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耐心解答其疑慮和問題,向其介紹病房以及手術室的基本狀況,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增強其手術的信心;詢問患者及其家屬是否有特殊要求,對合理部分給予滿足,并結合患者癥狀為其制定個性化的舒適護理方案。術前應該囑咐患者充分休息,觀察其心理狀況并給予調節(jié),盡量將患者術前的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都調整至最佳狀態(tài)。②術中舒適護理。護理人員在迎接患者進入手術室時,應該采取熱情、主動的態(tài)度,以減輕患者的緊張感,在轉移患者或者挪動患者身體某部位時,應該將動作放緩,保證平穩(wěn)輕柔,避免帶給患者痛苦;手術中,應該保持手術室環(huán)境的安靜,防止吵鬧引起患者情緒的起伏,將手術室的溫度以及濕度調整至患者感受舒適狀態(tài);在進行麻醉以及幫助醫(yī)生擺放調整患者體位時,動作同樣要輕柔,使患者盡量處于能夠充分暴露術野的體位,但同時應該注意患者隱私部位的遮擋,以免患者感覺尷尬-引;手術中,應該時刻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可適當與采取局麻的手術患者進行對話,一方面轉移其注意力,一方面詢問其感受,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有任何異常狀況或者征兆,應該立即向醫(yī)生匯報。③術后舒適護理。完成手術后,用溫水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清洗,認真處理切口及其附近的血跡以及消毒液等,給予科學包扎。按照既定計劃,做好保暖工作后,將患者送回指定病房,過程中保持動作輕柔,避免牽拉等造成損傷。到達病房后,協(xié)助患者家屬,將患者體位調整至最舒適狀態(tài),對患者的手術部位進行查驗,確定處于完好狀況,檢查使用導管等設備后患者的狀況,對患者基礎疾病的相關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將術后護理過程中所涉及的相關事項之一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講解和指導;每天定期探視患者,對其恢復狀況進行細致觀察,并對患者家屬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予以解答和幫助。
觀察指標和評價標準: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于患者出院前,向其發(fā)放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從護理態(tài)度、操作技能、健康宣教、環(huán)境護理以及手術結果等5個具體方面進行評價,每方面賦分20分,滿分100分。統(tǒng)計總分,分數(shù)在81分~100分為滿意,分數(shù)在61分~80分為比較滿意,分數(shù)在60分及以下為不滿意。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2.96%,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7.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外科治療和救助中,手術室是重要場所,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與人們生活理念等的改變,越來越注重手術患者的舒適度指數(shù),多種新型的科學護理模式隨之發(fā)展,舒適護理是其中一種。
舒適護理是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模式,是在對患者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患者的生理情況與心理特征并重。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都注意強化心理護理,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提升患者治療與護理的依從度,顯著提升了手術與護理的有效性;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更為詳盡的健康知識的宣傳教育,提升了其自我護理水平,尤其在術后護理階段,給予全面科學的綜合護理指導,護理效果也更加突出。
本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在術前、術中以及術后都秉承“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護理人員態(tài)度和緩,動作輕柔,講解問題耐心細致,給予患者人文關懷,一切護理活動都以給予患者舒適感受為出發(fā)點,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顯著上升,達到了92.96%,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7.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瑢⑹孢m護理應用于手術室患者,可以顯著提升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大幅提升,值得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