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娟
[摘要]目的探討多形式宣教對孕婦出生缺陷認知度中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產(chǎn)檢門診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18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9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孕期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多形式宣教,對比兩組孕婦的宣教效果。結果宣教前,觀察組孕婦認知度較高、一般、較差的比例分別為93.33%(84/90)、6.67%(6/90)、0(0/90),孕檢遵從度較高、一般、較低的比例分別為94.44%(85/90)、4.44%(4/90)、1.11%(1/90),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多形式宣教有利于提高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提高孕婦的孕檢依從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多形式宣教;孕婦;出生缺陷;認知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7)17-121-03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出生缺陷在臨床中受到的廣泛的重視。出生缺陷也被稱作胎兒畸形,是由于遺傳、環(huán)境兩種因素共同作用在妊娠前或妊娠期,導致胎兒出現(xiàn)解剖學結構或染色體異常,胎兒出生缺陷對我國人口素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一般在妊娠18~24周時,能夠通過臨床超聲檢查判斷一些較常見的胎兒缺陷。目前,出生缺陷已經(jīng)成為導致嬰兒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導致兒童與成人殘疾的關鍵原因。因此,孕婦應當及時進行相關檢查并引產(chǎn),提高出生人口的質量,保證我國社會的正常發(fā)展。但在當前社會下,多數(shù)孕婦對出生缺陷的了解程度有限,沒有意識到出生缺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孕婦的健康教育,提高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本次研究采用多形式宣教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果?,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18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為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觀察組孕婦年齡21~41歲,平均(28.9±3.2)歲,停經(jīng)時間41~55d,平均(50.4±2.6)d,文化程度初中31例,中專21例,高中22例,大專以上16例;對照組孕婦年齡22~43歲,平均(29.1±3.1)歲,停經(jīng)時間42~57d,平均(50.6±2.5)d,文化程度初中30例,中專23例,高中20例,大專以上17例。所有孕婦均對研究情況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孕婦在年齡、停經(jīng)時間、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孕期健康教育,積極解答孕婦的相關疑問,并使孕婦意識到孕期檢查的重要性。
觀察組采用多形式宣教,在孕婦首次建冊產(chǎn)檢后,加強與孕婦的溝通,在溝通中明確孕婦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教育,并告知孕婦孕期檢查的重要性以及相關孕期保養(yǎng)知識對母嬰安全的重要影響。同時,向孕婦宣教出生缺陷的相關知識以及影響因素,提高孕婦對出血缺陷的了解,并觀察孕婦在孕期出現(xiàn)的焦慮、恐懼等心理,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通過多種形式展開以上宣教:第一,口頭宣教。根據(jù)婦產(chǎn)科的護理標準,由所有醫(yī)務人員共同參與,建立健康宣教資料庫,包括孕婦在孕產(chǎn)期的各種護理知識,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補充。在孕婦首次建冊產(chǎn)檢后,護理人員要根據(jù)孕婦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每天按照健康宣教計劃表,使孕婦了解相關的宣教內容;第二,定期組織健康教育講座。在電教室中進行授課,由孕婦及其家屬共同參加。由主治醫(yī)師、主管護師以上的人員,通過PPT的方式進行講解,并及時回答孕婦所提出的問題;第三,書面宣教。根據(jù)孕婦的實際情況,制作多種圖文并茂的宣教卡,內容包括生育最佳年齡、預防出生缺陷關鍵時期、遺傳病知識、非處方藥知識、葉酸相關知識等。在科室走廊設置健康教育展板,通過圖畫、文字等形式,吸引孕婦的注意力,潛移默化中加強孕婦對孕期知識的了解;第四,錄制健康教育視頻,將以上各項知識在婦產(chǎn)科電視上滾動播出,孕婦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1.3觀察標準
通過調查問卷對出生缺陷認知度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出生缺陷的發(fā)生、防控、診治、篩查等。滿分100分,90~100分為認知度較高,70~89分為認知度一般,<70分為認知度較低。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比較
宣教前,兩組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宣教后,觀察組孕婦出生缺陷認知度高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孕檢遵從度比較
觀察組孕婦孕檢遵從度高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出生缺陷指的是嬰兒在出生前身體結構、功能或代謝異常的情況。包含以下兩方面:第一,嬰兒出生前,在孕婦肚中因發(fā)育紊亂導致的形態(tài)、結構、功能、精神等方面異常。形態(tài)結構異常如無腦兒、脊柱裂、兔唇等,生理功能如先天智力低下、聾啞、致盲等;第二,嬰兒出生后,通過檢查或肉眼可見的器質性、功能性異常,如先天心臟病、白血病等。我國屬于出生缺陷高發(fā)國家之一,有調查報告顯示,每年約有80~120萬出生缺陷嬰兒,其中30%~40%會在出生后死亡,40%會成為終身殘疾,僅有20%~30%經(jīng)過治療后能有較好的生活質量。此外,出生缺陷還和家庭重視程度、孕期檢查遵從情況等有關,其中對出生缺陷認知度較低,孕期檢查遵從度低是導致出生缺陷兒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要加強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識度,加以重視,提高孕婦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對出生缺陷進行良好的控制。
在對孕婦進行多形式宣教時,首先要統(tǒng)一醫(yī)務人員的思想意識,認識到出生缺陷控制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在宣教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性以及護理主動性,提高孕婦對出生缺陷的了解,使孕婦認識到出生缺陷嬰兒對家庭、社會造成的影響,并使孕婦了解孕產(chǎn)期保健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孕期檢查也是發(fā)現(xiàn)出生缺陷兒的重要途徑之一。孕期檢查的內容較多,其中唐氏綜合征產(chǎn)前篩查、妊娠糖尿病篩查以及優(yōu)生四項檢查(TORCH)是其中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唐氏綜合征是導致嬰兒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一般在11~13周進行檢查。若篩查結果顯示≥1/270則為高風險妊娠,說明嬰兒有可能為唐氏綜合征或其他病癥,要通過后續(xù)檢查進行輔助診斷;妊娠糖尿病可能導致孕婦胚胎發(fā)育異?;蛩劳?,同時也可能出現(xiàn)妊高癥、子癇等癥狀。有糖尿病史、年齡較大、身材過高或高矮、體重增長異常等孕婦應當重視該檢查,若結果正常,則應在32周時進行復查;TORCH指的是病原微生物、病原體可能通過胎盤進行傳播,也是導致出生缺陷兒的主要原因之一。TORCH檢查的最佳時間在懷孕前,應檢查后再懷孕。懷孕3個月后,若TORCH檢查結果顯示處在感染期,則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通過其他檢查進行確診,一定情況下需要終止妊娠。因此,孕婦不僅要重視孕期檢查,同時在也要注意病毒感染以及飲食安全。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優(yōu)生優(yōu)育是保證我國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人口素質直接影響了國家的未來發(fā)展。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加強孕婦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由于我國出生缺陷兒的比例較高,因此,必須要采取三級預防措施:第一,婚前進行醫(yī)學檢查,這是控制出生缺陷兒的首要方式;第二,產(chǎn)前篩查以及產(chǎn)前診斷,孕婦在妊娠16~24周時,進行產(chǎn)前B超檢查,觀察嬰兒的肢體發(fā)育是否完整、唇線是否連接、心臟瓣膜情況、內臟情況等等;第三,對新生兒進行篩查。對新生兒進行各項檢查,以“早發(fā)現(xiàn)、早矯治、減少殘疾、減輕殘疾程度”為原則。尤其是前兩級,是預防出生缺陷的關鍵。因此,必須要重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研究報告顯示,偏遠地區(qū)以及文化程度較低的孕婦,對孕期知識的了解有限,也是導致出生缺陷兒比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多形式宣教能夠有效加強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同時還對孕婦的孕前準備、孕期營養(yǎng)、孕期用藥等具有與一定的效果,證明多形式宣教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孕期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多形式宣教。結果顯示,宣教前,兩組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宣教后,觀察組孕婦出生缺陷認知度以及孕檢遵從度高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多形式宣教有利于提高孕婦對出生缺陷的認知度,提高孕婦的孕檢依從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收稿日期:2017-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