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錦
隨著時代的改革和發(fā)展,初中的教育也不斷隨之變化,廣泛應用情景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閱讀經驗。
不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的社會,都擁有情景教育的方法。有句話是這么說的,眼見為實,學習不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在情景當中去學習會更加有效,這種思想和當代的情境教育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曾經帶著弟子游歷各國整整14年,自己不但成為了后輩們敬仰的先哲,而且他的弟子也個個學富五車。蘇格拉底這位哲學家在西方教育的過程中,也特別注重教師和同學們的互動,解決問題主張以談話的方式,情境教育模式由此在西方世界開始萌芽。
李吉林是首次提出理論意義上的“情境教育”,并且將它應用在語文領域進行創(chuàng)新,它的中心要點就是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運用資源與條件為學生在教育上,給他們設計一個適合的情景內容,讓他們在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里,和作者有著相似的思想感情,進一步清晰地明白課文內容。學生置身于特定閱讀環(huán)境的時候,看到的不單是課本上的文字,更多的是圖片、影音等,甚至還有可能是具體的東西,各種真實的信息,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使自己接收這些信息,以及更好地掌握他們所閱讀的內容,這種方法的使用能夠有效提高閱讀的效果。
光靠閱讀,對知識了解的不全面,要想透徹的了解,就必須要親自去體會。所以,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學效果的提升,更好地使用情境教育模式,帶學生們去文章中說的地方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能體會課本里所講述的東西,也才能深刻地體會其中的情感。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將作者的描繪跟現在的實況做比較。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有可能形成屬于自己的情感體驗,他們閱讀視野也能更好地得到拓展。
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紹興附近的學校,教師就應該親自帶著學生到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去看看,就魯迅寫的東西,真實的體會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讓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學生看到真實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教師還可以激勵他們寫作。又例如《蘇州園林》課程時,也可以帶著他們去蘇州園林里去看看,體驗我國獨有的園林文化,和山水寫作的藝術之美。
廣泛地使用身臨其境的方法在教學中不太現實,不管是對學校和學生來說都有很多不方便。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教學的設備在學校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了。所以,可以使用多媒體科技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的場景,特別是VR的快速發(fā)展,在以后學生就可以應用這些科技手段進行學習,更好的踐行“身臨其境”的教學模式。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可以從多個維度享受閱讀情景這種教學方法,使得他們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及《蘇州園林》,不能親自去,教師應該放一些視頻讓學生了解。再如學習《“神州”五號飛船航天員出征記》的時候,教師也能通過播放視頻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當時的場景,感悟到作為中國人的自豪。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一般只是通過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初中生的人生閱歷還不太豐富,對作品的理解總是不太透徹。遇到這樣的情況,角色扮演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難題,它能讓學生體會到文中所描寫的人物的個性以及作者在這個時刻的心理感情。
講述《范進中舉》《孔乙己》和《變色龍》等課文的時候,教師用角色扮演法開展話劇表演等的競賽,分組讓他們進行角色扮演,有了競爭就有了壓力,學生就能積極地探索這些角色的具體特征,對課文的角色人物就會有更深刻的領悟,了解人物的特點并把人物演到位,在這種情況下,使學生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增加了對課文的了解。
拓展學生視野是初中教學的目的,其教育的知識普遍廣泛,什么都有,描寫人物到描寫景物,能夠更大程度的去豐富學生,這樣的優(yōu)點是非常明顯的,但是,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閱歷的缺乏,學生對作者描寫的東西不了解,從而對理解整篇文章出現了很大的難題。所以,利用實物進行展示就非常有必要了。
比如在上《海燕》《石榴》《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時,教師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放出一些海燕的影片,石榴的照片以及紫藤蘿瀑布的照片,讓學生了解課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物,用這樣的方法引起他們的好奇,從而讓學生更具體地了解文章內容。
簡而言之,語文教學中使用情景教學法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進行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提升語文教學質量。